对紫金县政协十一届六次会议委员提案第2025005号的答复
(办理类别:C)
紫文函〔2025〕26号
吴春燕委员:
您提出关于《关于做强紫金特色产业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提案》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今年来,我局紧扣县委、县政府产业建设大会战部署,立足自然生态、红色历史、客家文化等资源优势,以规划引领、文化赋能、配套提升、品牌打造、人才支撑为抓手,全力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一、强化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
一是统筹全域旅游发展。加快编制《紫金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围绕“三核五线”(紫城、苏区、九和先行区,温泉、红色、蝉茶、客家、体育五条精品线路)布局,推动景区提档升级。目前,正指导德先楼、逍遥谷、客茶谷等8处景区创建国家3A、4A级旅游景区。丰富旅游消费元素,促进文旅设施提档升级。二是培育特色村镇。开展第五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申报,重点推进紫城镇黄花村、蓝坑村及凤安镇仁里村等创建,丰富乡村旅游载体。
二、深挖文化内涵,推动资源活化
一是红色文旅融合。深入挖掘“红色+绿色+古色”文旅资源,串联德先楼、逍遥谷、武顿山等旅游资源,将其纳入城乡旅游规划和旅游线路开展统筹规划,推进革命遗址修缮及改陈布展项目。二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四普”文物调查,开展四普文物复查点及新增普查点的资料完善及录入工作,做好文物复查点及新增线索调查点的实地调查及采集工作,完善文物复查点的资料信息、GPS位置图、平面示意图等的准确性;创新推出客家文化栏目《练伯讲古》,以方言讲述紫金故事,活化非遗传承,让古籍里的传奇、老人口中的记忆“活”起来。三是举办特色展览。通过举办与紫金特色产业相关的展览,如紫金县四·二六武装暴动展、刘尔崧、刘琴西生平展等红色文化展览,展示紫金地区的独特魅力。四是农旅联合发展。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紫金客茶谷、黄花庄园等茶旅综合体,推动“茶园变景区”。
三、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品质
一是提升旅游基础设施。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改造贯通各景区间的旅游公路36公里,12处驿站及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升级各类游客服务设施,优化景区周边环境。二是建设智慧文旅。接入“乐游河源”平台,实现景区线上预订、导航等功能,完善旅游攻略服务。
四、打造特色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 一是蝉茶产业升级。贯彻“以农兴旅,以旅促农”的发展理念,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渠道整合、统筹涉农资金,持续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扶持力度。通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打造紫金客茶谷、黄花庄园等多个以茶叶为主题的农旅综合体。二是积极推动茶企申报认定工作。举办中国蝉茶(紫金)开采节系列活动,完善紫金蝉茶标识管理规范,推动蝉茶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提升紫金蝉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县拥有省级生态茶园26家、具备SC资质加工厂27家、无公害认证茶企27家、有机认证茶企15家,在广东省内实现了较高的无公害、有机生产率。三是精品线路推广。申报“绿美紫金·茶旅科普生态研学之旅”省级特色线路,促进茶旅融合。四是强化特色产业宣传推广。连续举办三届“520”中国蝉茶(紫金)开采节系列活动,组织企业参加广州茶博会、县博会等行业展会,提升品牌曝光度;县农业农村局招商小组分管领导带队赴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紫金蝉茶-蜜香万家”产销对接会,面向全国茶商推介紫金茶叶,目前达成初步购销合作意向企业超30家,后续持续跟进对接。
五、强化人才支撑,激发创新活力
一是引进专业文旅产业运营公司。与乐旅、玩呗等企业签订战略协议,组建文旅宣传专班、策划赛事活动、招募紫金文旅推荐官、开发文创产品,提升运营水平。二是高度重视电商人才的培养。我县职(技)校不断提升办学质量,设有电子商务专业,并优化了课程,专门开设了茶文化通论、茶叶评审与检验技术、茶艺等特色课程,助推我县茶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同时打造电子商务平台,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三是加强花朝戏传承人培养与扶持。强化政校联动,通过派驻非遗传承人、专业演员进驻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课程,在学校、社区、单位进行试点教学,已在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紫金中学、柏埔文化站等建立了27个花朝戏推广普及示范单位。同时,暑期举办花朝戏少儿公益培训。
紫金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5年7月16日
联系人及电话:张奕,7822342
注:A表示问题已解决或基本解决;B表示问题正在解决;C表示问题列入计划将逐步解决;D表示问题因目前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需待后解决或留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