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17:我县开展三大专项整治行动改善城乡宜居环境

发布时间:2014-03-17 来源: 实践办 阅读人次: -
【字体:

  我县把整治城乡卫生宜居环境作为教育实践活动边查边改的一项重点内容来整改,出台《紫金县2014年农村清洁工程专项活动实施方案》、《紫金县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紫金大行动的实施意见》三个文件,精心组织开展“农村清洁、水环境整治、绿化紫金”三大专项整治行动,强力推进城乡卫生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城乡宜居环境。

  一、开展农村清洁专项整治行动。农村清洁工程重点抓好三项机制的落实。一是集中整治机制。每逢法定节假日前一天举行一次清洁卫生集中大行动,每季度定期开展一次卫生集中大整治。我县把今年3月份确定为全县城乡卫生环境集中整治月。各镇各单位以“政府为主导,部门联动,属地管理,社会参与”的模式,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城乡卫生环境集中整治大行动,全面清理城乡积存垃圾,清除卫生死角。通过整治要达到八个“无”目标。即各镇圩镇街道、公共场所无成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主要街道无严重摆卖影响镇容镇貌的现象;各镇辖区内所有河道河面无成片漂浮物,河道两岸无乱投乱放的垃圾;各镇辖区内的省、县、乡、村道路两旁无成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农户房前屋后可视范围内无成堆生活和建筑垃圾;农户庭院无流淌的污水;各村庄范围内河、库、塘面无飘浮的垃圾。二是考核奖惩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400多万元农村清洁专项经费和数百万元激励资金。县专职督查考核组,通过一月一暗访、即查即通报和一季一考核的形式,严格督查考核。对每季度检查验收达标的中心镇、非中心镇分别给予15万元和10万元的奖励,并按每人5元的标准及时下拨“以奖代补”经费。对不达标的镇,扣拨“以奖代补”经费,责令其2天内完成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由县派出县环卫大队对该镇卫生环境进行整治,所需经费由镇承担,并对相关责任人采取组织措施进行处理。三是保洁长效机制。建立“户集中、村收集、镇转运处理”的农村垃圾收运处理保洁工作机制,配备专门保洁人员,保证城乡垃圾管理和收运常态化。落实临街店面和相关单位“门前三包”清扫保洁责任制,继续进一步细化县城保洁员管理考评制度,不断提升日常保洁水平。

  二、开展水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水环境整治的范围主是该县东江流域和韩江流域(干流及支流),整治年限2013年至2020年。行动计划总目标是:一年新进展(即重点区域、重点河流水污染综合治理取得新进展),三年新突破(即至2015年底,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农村饮用水源水质显著改善,全县85%以上的县控断面水质达到环境功能要求),八年水更清(即至2020年底,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高标准稳定达标,农村饮用水源水质基本得到保障,跨县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达90%以上,全县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行动的具体措施:划定工业、农业、水源、生态林、禽畜养殖等生态红线,分区控制,优化社会经济布局。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杜绝污染项目准入,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产业,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秋香江、柏埔河、义容河、琴江河、洋头河等县域河流综合整治;加快完善县城和建制镇污水设施建设,到2020年,全县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加强环境监管执法,从严从重查处未批先建、故意偷排等违法行为,依法关停严重污染环境企业,提高水污染防治水平。未来8年拟投入近5亿元,抓好“饮水安全、水源保护、亲水景观、环保数字监管、全民爱水、环保设施提效”六大类环保工程项目的实施,提升全县水环境整治水平。

  三、开展绿化紫金大行动。在省、市补助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拟投入700万元左右,用于“绿化紫金”专项行动。通过10年左右努力,建成森林生态体系完善、林业产业比较发达和林业生态繁荣的全省绿色生态示范县;建成粤北连绵山体森林生态屏障体系排头兵。一是开展绿化造林,增绿惠民。实施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乡村绿化美化工程、生态景观林带工程建设,至2017年建成170个以上绿化美化示范村,全县森林面积达到406.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6.44%,其中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225万亩以上。二是加强林政管理,护绿益民。加快全县28个林业“两站一所”改造建设,按1万亩林地配备3名护林员的标准,加强护林员和扑火专业队伍建设。落实具体的林业管护责任人,分片管理,重点加强125.47万亩山林封育区的管护,严厉打击管护林区内采石、采矿、取土、建坟、毁林种果和引火烧山等林业违法行为。三是发展林业产业,活绿富民。科学规划林业产业发展,积极发展苗木花卉、名优珍贵树种、森林食品、竹子、油茶、中草药材和野生动植物等特色产业;扶持发展林业龙头企业,力争取2017年各镇建成1至2个有发展潜力的林下经济项目示范基地,林业总产值达到9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