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国防教育与双拥宣传

退伍兵返乡当创客!梅菜工坊让紫金这门“土生意”变富民产业

发布时间:2025-11-24 来源: 本网 阅读人次: -
【字体:

  冬日走进紫金县义容镇华星村,乡村地头藏着别样的忙碌:村民趁着冬闲,全力投入梅菜种植。“麦带缘”梅菜工坊的晒场上,金黄的梅菜干散发着阵阵清香。

  今年,这家由退伍军人黄勇政返乡创办的梅菜工坊,在河源市“十带百坊千创客”培育行动赛事中斩获“优秀创业奖”。从农户零散种植到建成承载百吨腌制规模的现代化基地,进而实现合作社规模化运营,“麦带缘”的成长轨迹,恰是河源市“十带百坊千创客”培育行动激活乡村振兴动能的缩影。

黄勇政2.jpg

  (图为:紫金梅菜工坊由退伍军人黄勇政返乡创办)

  瞅准乡土退伍兵闯入梅菜深加工赛道

  “回村创业,就是看中了梅菜这门‘土生意’里的大潜力。”谈及返乡初衷,黄勇政的目光落在工坊外连片的梅菜地上。紫金县种植梅菜历史悠久,独特的土壤与气候让本地梅菜口感醇厚。作为客家特色食材,梅菜在紫金市场认知度高,更有稳定的消费需求。而当时家乡梅菜多为散户种植,缺乏规模化加工与品牌化运营能力。不过,村里闲置耕地多,农户多有种植基础,乡村振兴亟须特色产业带动就业。多重资源禀赋与发展需求叠加,让黄勇政坚定了以梅菜深加工为创业方向的决心。

  创业初期,难题接踵而至:土地流转协调难、腌制技术标准化不足、资金短缺,曾让项目一度停滞。“我们挨家挨户跟大户、农户沟通,争取土地支持。请老人手把手指导,一遍遍优化腌制工艺。靠着申请创业补贴,才缓解了资金压力。”黄勇政坦言,真正让项目“加速跑”的,是河源市“十带百坊千创客”培育行动的精准赋能。政策不仅带来资金扶持,更提供创业培训、资源对接等全链条服务,帮助工坊快速完善腌制池、晒场、加工车间等设施,打通上下游渠道,“少走了很多弯路,原本要两年才能落地的规模化基地,一年多就建成了”。

f6bb4906ef03ac0e874797534fbf7937.jpg

  (图为:工坊抢抓冬闲,梅菜种植正当时)

  创新提质传统梅菜加工走出标准化路径

  走进“麦带缘”梅菜工坊,腌制车间里整齐排列的陶缸散发着酱香,真空包装机正有条不紊地封装梅菜干。这里既有传统工艺的坚守,也有现代技术的赋能。“梅菜的风味是根,品质是魂,两者都不能丢。”黄勇政介绍,为保障原料品质,工坊制定统一种植标准,派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农户选种、施肥,收购时实行严格抽检,从源头把好质量关。

  在工艺上,工坊坚持露天晾晒、自然发酵的传统流程,保留梅菜最本真的风味。同时,引入真空包装机、清洗流水线等现代设备,优化卫生条件,将产品保质期从3个月延长至18个月。

  如何平衡传统风味与标准化生产?“核心手艺保留延续,可量化环节精准把控。”黄勇政解释,比如切分梅菜的尺寸、腌制时的盐分比例,都通过上百次调整确定最优方案,既守住“老味道”,又确保每一批产品品质稳定。如今,工坊年处理鲜梅菜达500吨,去年成功注册“麦带缘”专利商标,产品入驻河源本地商超,成为消费者认可的“客家味”代表。

  带动就业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最初进商超,消费者不熟悉,我们就搞试吃、做社区团购,慢慢积累口碑。”回忆起打开本地市场的过程,黄勇政记忆犹新。工坊还联合本地餐饮门店推出梅菜扣肉、梅菜蒸肉饼等特色菜品,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示梅菜腌制、加工全过程,展现从田间到餐桌“零添加、口感正宗”的坚守,让消费者“看得见放心”。

  瞄准现代消费者对便捷饮食的需求,“麦带缘”又拓展预制菜领域,开发出梅菜扣肉半成品、梅菜蒸肉饼,梅菜酱等产品,适配家庭聚餐、日常用餐等场景。“梅菜是经典食材,预制菜能节省烹饪时间,市场潜力很大。”黄勇政回忆,从2021年冬种梅菜120亩至今带动周边大户种植近800亩。

  产业发展的红利,正源源不断惠及周边农户。工坊的就业岗位优先面向村里留守妇女、中老年群体和脱贫户,常年聘请8人负责加工、管理,采摘季还会吸纳36名短期工人。“农户种梅菜,每亩可获500元左右收入。在工坊做工,人均月收入超3000元。”黄勇政算了一笔“增收账”。更重要的是,工坊利用冬季闲置耕地种植梅菜,让土地实现“一年多收”,既盘活低效资源,又让农户的闲置劳动力有了用武之地。“立足本地特色、结合季节特点、抱团发展,小作物也能做成大产业。”黄勇政说。

9864ac3dd616180812594b9b95ce4fe2.jpg

  (图为:工坊年处理鲜梅菜达500吨,成功注册“麦带缘”专利商标,产品入驻河源本地商超)

  农旅融合打造航天农业示范带特色节点

  眼下,“麦带缘”梅菜工坊又有了新规划:抓住典型镇打造,航天农旅示范带建设的契机,探索“航天+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径。“一方面要让梅菜产业‘科技感’足,另一方面要让农旅体验‘有看头’。”黄勇政介绍,工坊计划与科研机构合作,引入航天育种技术,培育高产、优质的梅菜新品种,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同时,围绕航天主题设计研学课程,打造航天农业科普区,让游客在了解梅菜种植、加工流程的同时,学习航天育种知识。

黄勇政.jpg

  在体验环节,工坊将推出梅菜采摘、手工腌制等互动项目,还将建设客家梅菜文化展示馆,系统展示梅菜种植历史、客家腌制技艺。“未来这里不仅是梅菜生产基地,还是集农业观光、文化体验、研学实践于一体的农旅节点。”黄勇政谈及,目前工坊已与专家团队达成合作,重点攻克腌制工艺优化、预制菜配方研发、品牌营销体系完善等难题,计划进一步升级腌制场产能,拓展梅菜扣肉半成品、梅菜蒸肉饼,梅菜酱等预制菜新品类,先深耕河源及大湾区周边市场,再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