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视角看紫金 三年蝶变见成效①】产业振兴,紫金青年有为
在紫金
就有这么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他们带着新理念、新技术
扎根乡土、服务乡村、发展产业
用青春与乡村沃土来一场“双向奔赴”
下面,我们一起听听
紫金青年的创业故事
曹越:茶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我依托500亩茶园基地,打造“茶文化研学项目”,探索茶文旅融合发展之路。通过研学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茶文化、爱上茶产业,同时带动农民增收、宣传家乡品牌。此外,我们还拓展了党建团建、亲子娱乐、工会疗养等多元业态。经过不断努力,基地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黄花庄园茶文化研学项目”也在市级创客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未来,我希望以黄花庄园茶文化研学基地为起点,将研学线路延伸至溪流、稻田与村庄,打造特色乡村文化研学项目,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龚舒畅:海归青年返乡,打造生态农业新标杆
刚回乡时,我对农业一窍不通,30亩撂荒地试种经济林果失败,鱼塘鱼苗也全军覆没。但我不服输,在政府和农业技术人员帮助下,不断探索、创新,成立柏之源生态农业公司,扩大种植面积至680余亩,种植沃柑、凤梨等作物,发展水产禽类养殖,开启现代生态农业一体化模式。如今,我的150亩沃柑种植基地获省“一村一品”项目,产值可观。基地还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助力南昌村成为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未来,我将继续拓展种植产业,申请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打造集体验、研学、康养、乡村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此外,我还探索出一条“生态循环链”,将羊粪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林地种植,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这与“百千万工程”中强调的推动乡村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
返乡创业让我找到价值,希望我的故事能助力家乡畜牧业发展,激励更多青年返乡创业,投身到“百千万工程”中来。
紫金紧抓“百千万工程”发展机遇
锚定“三年初见成效”目标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初步形成可复制的“山区县振兴路径”
紫金县作为河源市工业发展的后起之秀,正以“工业立县”为战略核心,加速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产业园区为依托,吸引众多先进材料、新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入驻,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不仅推动了百亿级先进材料和新制造产业集群的形成,也为紫金县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紫金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美誉,依托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努力实现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近年来,紫金县围绕茶叶、丝苗米、柑橘、南药等特色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成功塑造了如“紫金蝉茶”这样的知名品牌。紫金县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绿色防控技术,确保农产品的安全与品质。
紫金县不仅是工业和农业蓬勃发展的热土,更是文化旅游的理想之地。这里既有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有迷人的自然风光。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紫金县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出了多条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涵盖了生态观光、乡村旅游、研学旅行等多个领域,其中,“蝉茶之乡·甜蜜之旅”线路更是入选了全国“春季踏青到茶园”精品茶乡旅游线路。随着客茶谷·茶里王国旅游区项目的启动,以及一系列古镇、古驿道的修复与开发,紫金县正逐步构建起一个集休闲、娱乐、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