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文广旅体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2021年,紫金县文广旅体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聚焦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和优质生活圈重要承载地的城市目标,统筹推进文旅公共服务建设、繁荣文艺创作、文旅产业发展、文旅市场宣传推广等工作,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主要工作
(一)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方面。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花朝戏传承发展中心(县“三馆一中心”)项目努力推进;数字文化馆加快建设,“紫金县特色文化数据库”启动建设;乡镇综合性文化站提档升级工作积极推进,全县16个镇文化站全部达到省二级标准;镇级社会足球场建设扎实推进。
(二)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方面。一是场馆免费开放服务工作提升,据统计,2021年,县图书馆接待读者10.2万人次、阅览图书28万册次,博物馆以及革命旧遗址纪念场馆共接待群众约7万人次,文化馆非遗展厅接待群众1.9万人次。举办文艺晚会3场、文艺下基层演出16场、花朝戏下基层演出115场、读者活动54场、公益讲座25场、公益培训24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19场、各类展览97场、其他活动5场等。二是认真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举办了河源市第三届花朝戏艺术周活动、“学党史”系列活动等。三是积极组织体育赛事。举办体育赛事5场,参加了河源市男子篮球联赛,做足了举办紫金县第五届职工运动会和参加河源市第五届运动会筹备工作,全面推动全民健身运动。
(三)文艺精品创作方面。组织专业、业余文艺作者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基层开展创作采风活动,2021年共创作戏剧、小品、音乐、曲艺作品45篇,10篇参加省、市作品评比。创排了以紫金红色革命史实为题材的大型花朝戏《血田英魂》,在市、县演出3场,向庆祝建党100周年献礼。创作了花朝小戏《凑份子》《争路》《讲究》《县长下乡》等多个作品、复排了传统戏剧《双救生》、移植了现代小戏《方向盘》等剧目。积极参加省、市文艺活动,组团参加市“风雅颂”朗诵大赛获金奖,代表市参加省比赛;县女子合唱团参加市2021年“百歌颂中华”歌咏比赛获总决赛第一名,并代表市参加省第十四届‘百歌颂中华’比赛获得银奖。
(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一是着力推进苏区革命旧遗址群整体提升打造工程,完成一期主体工程;龙窝镇红二、四师会师旧址公园加快建设,完成会师台垫和台阶项目;做好了省保单位南岭德先楼、苏维埃政府旧遗址和其他文物保护单位白蚁防治工作。二是持续做好紫金县民间文化遗产挖掘工作,申报了铁锅、椒酱、竹壳茶制作技艺为第八批省级非遗项目,扣肉制作技艺等9个项目列入县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项目名录。拓展花朝戏传承工作,在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深河中学、紫金老年大学开设花朝戏课程。
(五)文旅融合发展方面。一是按照省、市局工作要求,查漏补缺,完善工作台账,扎实推进紫金县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二是做好红色苏区旧遗址群申报3A景区工作,完成了标牌标识设置、停车场升级改造、游客服务中心改造、厕所改造等相关工程。三是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开发茶旅融合、红色旅游、温泉旅游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开启紫金“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党史学习教育之旅,打造了三条红色文化研学旅游线路和一批实践基地。推动客茶谷、敬梓温泉康养中心等一批旅游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指导民宿企业登记工作,新增2家旅游民宿。四是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工作。组织非遗项目参加中国(深圳)文博会展演展示,参加了“5·19中国旅游日”河源南片区文旅联盟暨“2晚3天”线路推介活动,举办紫金县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文化研学线路发布会。据统计,2021年1-11月份,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数47.33万人次,同比增长15.72%,旅游总收入37864.58万元,同比增长8.33%。
(六)文化旅游市场监管方面。一是文化、体育、旅游经营场所审批事项全部进入县公共服务中心,实行网上审批。完成换发证16家,新发经营许可2家,指导全县26个社会组织完成了年审工作。二是强化文旅体市场检查。开展了安全生产、“扫黄打非”、扫黑除恶、意识形态、禁毒、平安建设、有线电视小片网整治等专项行动,强化了节假日和疫情防控等专项检查,抓好了“双随机、一公开”等日常巡查工作。据统计,2021年,出动执法人员5320多人次,检查经营单位1330多家次,开展联合行动15次,确保了全县文广旅体市场平稳有序。
二、存在问题
(一)文旅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充分。一是文体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方式和手段落后,难以适应广大群众的需求。二是旅游公共服务欠缺,夜间旅游产品短缺,城市旅游功能不完善,不能很好地适应全域旅游发展需要,“留客”效果不明显。三是民宿产业需处于自我发展的无序状态,多数不符合区域科学布局和合理适度发展的要求,发展水平不高,缺乏专业化经营和服务。
(二)旅游资源开发不完善。一是紫金县旅游发展基础设施差、底子薄。二是在文旅融合、挖掘特色产业上滞后,开发方式简单化。三是旅游产品开发缺乏特色。
(三)文旅体专业人才匮乏。一是全县文艺人才总体青黄不接。特别是舞台艺术编创人才十分缺乏,以致文艺精品创作能力不足,优秀文艺作品不多,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充分。二是缺少高学历、懂管理、会营销、善策划的复合型旅游专业人才,难以适应新常态下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三、2022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县“三馆一中心”建设,指导龙窝镇启动新文化站建设,实施九和镇文化站“两融中心”试点工程,做好县图书馆设施完善升级,迎接国家二级复评工作,推动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场馆提档升级,着力抓好县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扩面工作,不断完善文旅体设施短板。
(二)积极开展文体活动。继续组织紫金县文艺爱好者下基层采风活动,创作一批以歌颂党和祖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为主题的花朝小戏、小品、诗音乐、曲艺等文艺作品。编辑出版《紫金文学》《紫金文艺》《紫邑丛书》等书籍。新排2至3个精品花朝小戏,复排花朝戏传统剧目《三官进房》。持续做好花朝戏《血田英魂》送戏下乡活动,举办原创音乐晚会,继续开展群众性文艺演出、知识讲座、体育健身活动等各类文体惠民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文化新期待;做好备战河源市第五届运动会,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
(三)实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工程。继续推动苏区革命旧遗址整体提升项目和红二、四师会师旧址公园建设;继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体育进校园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推进花朝戏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推广普及工作,开展传承人“以老带新”收徒传艺工程,新增2—3个花朝戏推广示范单位。开展对外文艺交流和非遗展演,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联系,争取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举办花朝戏交流演出或专场演出,推动文化“融湾”“融深”。
(四)全力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落实省、市部署,量力而行地做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着手编制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推动以南岭、苏区、龙窝、九和、瓦溪为重点的旅游公路规划建设。大力推广村长伯伯金光生态园、瀚杨农博温泉等特色民宿,以点带面,全面开展民宿登记管理;通过“旅游+”模式,把温泉、茶园、红色、农耕体验等旅游元素相结合,推动旅游发展全域化。加大文旅宣传推介力度,积极组织文旅产品参加省、市举办的文旅宣传推广活动,不断提升紫金文旅影响力,吸引更多有实力的旅游企业来考察投资。
(五)持续加强疫情防控和市场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防控策略,落实“网格化”管控要求,强化报备、排查、管理等工作,慎终如始、毫不松懈地抓好行业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同时,深入开展文广旅体市场监管执法,推进消防安全、安全生产、扫黑除恶、禁毒、意识形态、“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确保文广旅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充分激发现有文化骨干、文化名人、文化乡贤的积极性。加强文学、戏剧音乐舞蹈、文博研究、非遗人才培养力度,有计划地组织一批人到高等专业院校培训,提升艺术水平。创新优秀运动员培养和优秀运动队组建模式,建立向全社会开放的运动员选拔制度,充分调动学校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