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文广新局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工作打算
一、2017年工作总结
2017年,县文广新局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坚持社会主义文艺“两为”方向,“双百”方针,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文化活动、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1.加快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推动我县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一是认真做好我县新“三馆一中心”(县图书馆新馆、县文化馆新馆、县博物馆新馆、县花朝戏传承发展中心)建设的前期筹备工作;二是完成县图书馆“盲人阅读场所”建设,完成“紫金县非遗展厅”布展工作;三是完成苏区、九和、义容、好义、黄塘、柏埔等6个镇综合文化站由三级站升二级站的提升工程,开展南岭、上义、紫城、中坝、凤安等镇级文化站提升建设工程;四是完成九和镇幸福村、九和村,蓝塘镇半径村、告坑村,苏区镇炮子村,瓦溪镇半岗村,中坝镇松梓村等7个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蓝塘镇汉塘村文体广场建设,正在推进好义镇远光村、鹿塘村,瓦溪镇上濑村,苏区镇黄布村、紫城镇衙前村等5个行政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瓦溪镇、好义镇文体广场建设。
2.实施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扎实推进我县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体系建设,建立起以县文化馆、县图书馆为总馆,紫城、龙窝、九和、蓝塘、柏埔等5个镇文化站为分馆,紫城镇蓝坑村等15个文化室为服务点的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目前工程稳步推进中,需要采购的项目已公开挂牌,预计于2017年底前完成此项工作,并通过省文化厅验收。
3.推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2016年底,我县“百姓戏剧广场”入选省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该项目从2017年1月起,每月分别到县城和16个镇文化广场演出1场以上,做到“每月每镇演出1场”。据统计,截至12月底,“百姓戏剧广场建设”项目完成公益演出活动192场。
4.着力提升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效能。继续加强县镇村公共文化馆、站、室(中心)免费开放工作,建立健全免费开放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保障机制,完善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为确保文化站服务工作取得成效,镇级文化站实施每周七天开放,保证充足开放时间,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二)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1.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县直文化单位和各镇文化站利用“元旦”、“春节”、“五一”“五四”等重大节日开展节庆文化、广场文化、农村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活动。春节期间,县城举办义写春联,“金鸡送暖”——2017紫金县广场文艺演出,民间花朝戏剧团演出,诗歌朗诵比赛暨当代诗词知识讲座,2017紫金县迎春美术作品展和中小学生书法作品展,2017紫金县摄影作品展,2017年河源本土画家走进苏区、红色记忆写生等活动;元宵节期间,举办紫金县“第27届画眉争春赛”、“元宵节对联,猜灯谜活动”;纪念四二六武装暴动期间,举办《紫金县纪念“四·二六”武装暴动90周年文艺晚会》和《紫金县纪念“四·二六”武装暴动90周年图片展览》。4月,县图书馆举办开展“书香紫金”全民阅读活动暨全县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比赛。端午期间,县文化馆举办端午节裹粽子比赛;国庆期间,县博物馆举办建军90周年书画作品展、“两学一做”系列图片展之习近平用典图片展、“举国同庆、共铸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8周年图片展,县美术馆举办“红色记忆”——紫金苏区行美术作品展并编印“红色记忆”专刊;12月,举办大型民间艺术巡游活动。据统计,2017年,县花朝戏传承发展中心结合创文、精准扶贫工作举办文化惠民巡回演出42场次;县图书馆开展送书下乡惠民读书活动25次,在全县各镇、村流动图书服务点流动图书量达50000册次;县文化馆举办“活力紫金·欢乐广场”广场文艺演出12场次;县博物馆举办时政展览6个,全年接待群众3万多人次;县文化活动中心全年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940场次,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提升。
2.推动了一批文艺精品创作。县花朝戏传承发展中心复排大型花朝戏《母与子》剧目,于今年7-9月在乡镇、学校、社区等巡回演出20场以上。组织专业、业余创作人员开展红色文化、客家文化题材创作,至12月底止,创作红色题材花朝小戏《刘青天》、花朝小戏演唱《但愿革命早成功》、诗朗诵《四月·杜鹃红》等,客家文化题材花朝小戏《寨岭倾情》、《戒赌》、客家山歌《饮茶爱饮紫金茶》等。
3.培养了一批优秀文化人才。今年来,县文化馆配合市文化馆在紫金举办戏剧小品创作培训班,培训学员35名;举办河源市市级非遗传承人培训班,培训学员45名;举办“紫金县公益性培训活动、声乐培训班”,培训学员26名;县花朝戏传承发展中心在紫金县第一小学设立“紫金县花朝戏传承活动兴趣小组”,每周五派文艺骨干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县文化馆馆长参加全国文化馆长培训班;县16个镇文化站负责人参加省文化厅举办的全省文化站站长培训等。
(三)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加强
1. 文物保护工作稳步发展。申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开展县博物馆数字化建设项目,邓缵先故居建立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以及龙炮区联防队灾后重建项目工作;开展对我县古(驿)道进行调查统计登记工作;完成申报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工作;完成刘尔崧纪念馆地面、门窗的维修、更换工作以及敬梓廖氏宗祠,蓝塘通奉第、瓦溪文笔塔、红军号兵训练所地面铺设青砖工作,启动德先楼东南角楼及建筑屋面和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十一军四十九团团部旧址修缮工程。
2.非遗保护工作取得新突破。今年4月,紫金牛肉丸制作技艺代表河源市参加广东省第三届非遗美食节。5月,参加东莞市城际“非遗圩市”展示活动;花朝戏、提线木偶戏参加河源市、惠州市旅游局组织的赴湖南省参加广东旅游推介会;我县小学生花朝戏剧目《三看亲》(选段)参加广东省少儿花会入围决赛并获集体银华奖;紫金非遗三坳香绿茶制作技艺等入选参展中国(深圳)文博会。已申报蒲米、牛肉丸制作技艺、北帝公三月初二巡游节等市级非遗项目为广东省第七批非遗项目。今年,县花朝戏传承发展中心在爱乐艺术培训中心、县地方税务局、瓦溪新龙村等新建立花朝戏推广普及示范点。
(四)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
1.抓好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结合我县创文工作要求,围绕社会文化环境专项整治和校园周边文化环境整治任务,抓好清源2017”、“净网2017”、“护苗2017”、“秋风2017”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选定我县蓝塘镇元吉村作为首批“扫黄打非”进基层镇村示范点,切实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塑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文化氛围。
2. 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县直“三馆一中心”和各镇文化站安全防范工作,抓好歌舞娱乐场所、网吧、电子游艺、演出场所等文化经营单位消防安全隐患排查,督促业主加强整改,确保全县文化市场安全。
3.加强文化市场主题宣传。一是结合“12318”文化市场法规宣传活动,采取制作宣传条幅、宣传板牌和电视媒体等方式广泛宣传“扫黄打非”、“创建文明城市”等工作。其中:制作各类宣传标语60多条,印发宣传资料5000多份,在各时期要求歌舞娱乐场所业主在其点歌系统的屏幕上显示专项行动宣传标语;二是积极开展主题日宣传活动,在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6月26日国际禁毒日、11月9日全国消防日等主题日,积极组织人员开展各类宣传和咨询活动,活动采取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现场接受法律咨询等方式。
据统计,今年1至12月,共出动检查人员6090多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场所1750多家次,收缴非法音像制品680多张,非法书报刊620多本,立案查处文化市场案件4宗,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57份。
(五)新闻出版广电行业管理不断规范
一是健全和完善农家书屋管理。积极推动我县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加强对农家书屋进行日常管理;二是积极推进我县有线电视小片网整治。我局组织协调工商、公安、维稳、广播电视台、广电网络等单位,与各镇私网接洽协商,以收购或代维的方式,根据用户规模和线路使用年限,以第三方审计评估进行核价收购,统一使用广电网络的信号源,实现全县一张网,确保安全播出,完成小片网整治任务;三是妥善解决我县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历史遗留问题。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资金、人才等瓶颈性问题依然突出。各级财政投入文化建设资金不足,导致一些工程进展缓慢和活动难以开展,如我县新“三馆一中心”建设项目前仍在选址阶段;二是文化人才队伍长期存在结构性矛盾、专业人才少、引进难、队伍年龄偏大、青黄不接。三是文化队伍素质亟待提升。存在文化管理人员、基层文化工作者对网络信息时代出现的新业态应对不足,对深化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把握不够,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亟待提升。
三、2018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工作打算
2018年,县文广新局将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文化建设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批示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调频对标,找准新形势下奋力开创紫金文化发展新局面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和举措,更好地推动我县文化事业大发展。
(一)着力补齐文化建设的短板,推动文化效能有新提高
1.加快推进我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一是贯彻落实《河源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全面加快我县新“三馆一中心”(县图书馆新馆、县文化馆新馆、县博物馆新馆、县花朝戏传承发展中心)建设工作;二是按照《关于加快推进我省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建设的通知》要求,结合精准扶贫、创建社会新农村要求,全面推进我县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力争在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我县全覆盖工作。
2.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一是全面加强全县文化服务单位、重大文化服务工程、重大文化活动的效能建设,形成“设施有人管、活动有人抓、群众需求能够得到满足”的长效机制,创新文化供给模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二是继续推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百姓戏剧广场的创建,示范带动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向广覆盖、高效能转变,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三是继续完善我县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试点建设工作,实现全县区域内的文化资源上下贯通、横向连动,共建共享。
(二)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升紫金文化内涵和文明形象
1.落实县政府文化民生实事。继续实施文化下乡、广场文艺演出、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等文化惠民工程。继续组织开展好广场文艺演出、广场舞蹈比赛、陈列展览等群众文化活动, 开展好“4.23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和“全民读书月”等全民阅读活动和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进一步做好公益电影放映、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阅读推广、送戏下乡等工作。深入推进节庆文化、广场文化、农村(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发展。
2.重视文艺精品的创作与生产。调动广大专业、业余作者的积极性。大力实施文化名作、名家培养计划,推动文化精品创作生产繁荣发展。拟在2018年将大型红色历史题材剧《烈火红颜》搬上舞台巡回演出。
(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及合理利用,强化文化市场监管,提高文化建设水平
1.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主要构筑我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做好文物保护以及非遗传承工作,弘扬优秀客家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客家古邑文化资源,彰显紫金文化特色。预计2018年完成德先楼东南角楼及建筑屋面修缮和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十一军四十九团团部旧址修缮工作,加大文物保护与开发力度,建设紫金宗祠一条街。举办花朝戏剧团建团六十周年大型活动,开展第四届花朝戏业余演员、演奏员培训班和第五期花朝戏少儿暑假培训班,加大县级非遗项目的普查力度,挖掘一批县级非遗项目。
2.全面提升文化市场监管能力。一是加强监督检查,净化城乡文化市场;二是加强文化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素质,健全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三是积极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确保2018年底前实现全县“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