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紫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24-05-30 来源: 紫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阅读人次: -
【字体:

  2024年紫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落实县委“137”具体安排,认真贯彻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整体推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工作,深化行风建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力推动人社事业取得新突破。

  一、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实落地(办公室牵头,培训股、就业促进股、事管股、专技股、工资股、技工学校、县社保局、就业中心按职能分工负责)

  大力构建“1+N”配套政策体系,制定出台一批基层急需、牵引力强的举措,在强县促镇带村过程中擦亮人社品牌。

  推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取得新成效。开展“粤菜师傅”培训130人次,打造紫金县“粤菜师傅”名厨名店名品名食材“四名”品牌,支持开展星级“粤菜师傅”名厨认定。鼓励技工学校优化调整专业,招生规模稳定在300人以上,加大技工学校招收农村户籍学生力度,支持技工学校积极面向有技能提升需求的失业人员、新型职业农民等各类社会群体开展培训。开展“南粤家政”培训500人次,推广使用“南粤家政”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推动人才入县下乡。深入实施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工作,推动落实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医务人员“县招县管镇用”。推进基层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深入开展“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审。深入实施“三支一扶”计划,鼓励大学生到我县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乡村振兴等工作。按照省市统一部署要求,结合我县“百千万工程”的发展需要,科学合理设置岗位,重点突出招募农村基层工作急需的医疗、教育、水利等专业人才。优化人才驿站功能结构、开展人才活动5场次以上。落实向基层倾斜的工资政策,对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实行灵活的工资分配激励和关爱倾斜措施。

  深入推进社保服务“镇村通”。参照省合作银行、镇村平台经办社保业务管理办法和社银合作协议文本,加快镇、村(居)和合作银行网点布局,积极推进合作银行承揽社会保险业务,将社会保险高频低风险业务下沉到镇、村(居)和银行网点,构建“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5公里”的社保服务网络。

  打造特色品牌项目。按照“一镇一策”的要求,支持各镇在公益性岗位开发、就业服务、技能培训、人才留用等方面培育更多工作品牌。

  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就业促进股牵头,就业中心、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按职能分工负责)

  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对照省厅实施就业领域民生十大工程五年行动计划、“稳就业16条”部署要求,严格落实各项就业政策措施,推动我县2024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促进就业创业发展”各项目标高质量完成,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00人以上。加强重点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用工服务保障,聚焦制造业解决招工难、招技能人才难的问题。

  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优化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开展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持续落实就业创业推进、基层成长、青年见习等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做好农民工节前返乡、节后返岗工作,稳定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及时跟进掌握失业人员动态并提供相应服务,压实就业困难人员分级分类帮扶责任,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推行“妈妈岗”等就业新模式,促进育儿妇女就业。

  拓宽就业创业空间。支持和规范发展外卖配送、网约车、网络直播等新就业形态,拓宽灵活就业渠道,强化创业带动就业。

  提高服务针对性实效性。根据省厅、市局工作部署,推进建设一批“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推广落实全省统一的就业服务“一库一平台”,壮大基层社区专业化服务队伍,增强就业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有效性。组织实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广泛搭建线上线下人力资源供需对接平台。推动零工市场建设,有效增强市场化供需匹配效率。加强就业资金管理,梳理完善就业创业、培训管理经办流程,堵塞漏洞。

  三、提升社保层次和水平(社保股、基金监督股、县社保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贯彻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按国家和省统一部署要求做好调整费率费基。继续推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按新办法计发待遇。完善城乡居保缴费筹资机制,调整个人缴费档次,优化财政缴费补贴标准,贯彻实施省出台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办法、社会资助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指导意见。大力发展企业年金,推进职业年金实账积累。在全县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

  推动社保扩面提质发展。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大力推动“数据找人”,加强部门联动,解决“漏保”“脱保”“断保”问题,将更多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参保范围,精准化推动法定人群全覆盖。推动养老保险提质增效,引导更多城乡居民主动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及更高基准养老保障。

  贯彻落实社会保险待遇调整机制,持续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适度提高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办法。确保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完善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巩固完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调整优化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贯彻落实工伤保险缴费基数政策。按照国家和省部署做好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和扩围工作。

  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体系。深入推进社保基金管理巩固提升行动,推广应用基金监管系统,加强基金监督队伍建设和工作指导,启动实施基金监督全覆盖,强化基金追回和人员追责。加强职业年金基金监管,促进基金保值增值。

  优化经办管理服务。贯彻实施《社会保险经办条例》。配合实施社保服务“湾区通”工程。加强经办队伍建设,贯彻实施社保智能经办三年行动方案。

  四、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专技股、事管股、工资股、技能鉴定中心按职能分工负责)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职称评价破“四唯”、立“新标”,根据省、市人社部门有关工作安排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职称评价工作。

  完善我县人事考试组考人员操作规程,加强考务队伍建设。

  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服务水平。根据省厅政策文件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政策,推行事业单位“竞聘上岗”,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配机制。以医疗卫生领域为突破口,探索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评聘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全面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升人才服务温度。进一步加大我县人才政策的宣传力度,让人才新政人人知晓,持续优化我县人才环境;指导好各有关部门开展高层次人才评选工作,采取科学、公平、公正的选拔方案和评价办法评选人才,充分发挥人才考核激励作用,致力于激发现有高层次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为我县高质量发展大局贡献人才力量;做好河源英才卡发放和通过英才卡服务平台申领各种补贴服务工作。

  五、筑牢制造业强县技能人才支撑(培训股、就业促进股、技工学校按职能分工负责)

  推动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面向各镇、企业和技工学校开展政策宣传,深入企业进行宣讲和服务辅导,广泛发动开展学生学徒、技培生学徒培训,支持创建产教评示范性技工学校,积极培育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高技能人才。推动落实省技能人才发展条例,全面实施“新八级工”制度,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质扩面。

  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深入实施技工学校“强基培优”计划,支持创建省级示范性技工学校。深入实施技工学校达标工程,确保2025年达标率100%。坚持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面向新产业工人等重点群体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

  扎实做好第四届广东省技能大赛、第六届粤港澳大湾区“粤菜师傅”技能大赛选拔赛,输送更多优秀选手,力争取得更加优异成绩。在日常教学中用好集训基地、促进赛事成果开发和应用,把“夺金荣耀”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办学成效。

  六、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综合执法股、劳动关系股、仲裁服务中心、办公室、社保股、事管股按职能分工负责)

  强化源头治欠。狠抓省源头治理欠薪问题实施办法落实落地,继续实施治理欠薪“一把手工程”,健全欠薪问题化解机制,压实属地政府责任、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企业用工主体责任。加大重大欠薪案件社会公布和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力度,提升欠薪线索办理实效,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推动治理欠薪工作从末端治理向全链条监管转变。 

  提升治理效能。贯彻落实劳动关系协商协调、争议处理、行政指导、监察执法和风险防控机制,积极预防和化解劳动关系领域突出矛盾,有效防范系统性、区域性劳动关系风险,保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配合省厅、市局做好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新评估“劳工”指标迎评工作。推进省电子劳动合同平台应用推广。推广调解仲裁建议书制度,健全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机制,推广“调援诉裁”深度衔接机制。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法治化决策部署,依法依规分类处理群众信访诉求,认真做好信访答复文书模板更新修正工作,严格落实信访首问负责制,狠抓初次信访事项办理质量提升,切实提高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强化权益保障。深入开展平台企业用工指导、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处理效能提升等具体行动,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政策和相关指引指南落实落地,逐步扩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合同书面协议范围。深化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进一步强化劳务派遣监管,规范劳务派遣用工,促进劳务派遣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指导企业贯彻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和正常增长机制,深入推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和工资决定机制改革。落实企业薪酬调查和人工成本监测分析制度,发挥企业薪酬调查“指挥棒”作用。加强指导重点行业、重点群体落实薪酬分配指引,强化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的激励导向。贯彻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合理增长机制,增强低收入劳动者的获得感。

  七、推进数字人社建设行动(社保股、县社保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加强业务联通,拓展“一卡通”应用领域。完善终端用卡设施,为群众提供随时随地使用社会保障卡的环境;推进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丰富政务服务、惠民惠农、交通出行、文化体验等领域的应用领域。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卡整合资源的载体作用,推行集成化办理,不断挖掘应用深度。完善线上线下紧密融合、互为补充的人社服务体系。做好人社政务服务“好差评”。

  八、夯实事业发展基层基础(培训股、就业股、财务室、综合执法股、技工学校、事管股、就业中心按职能分工负责)

  优化零工市场、就业驿站、技工学校、人才驿站、技能大师工作室、人社服务网点、劳动纠纷预防化解站点等平台载体布局,加大投入提高标准化建设水平,贯通人社基层服务末梢,确保人社服务延伸到基层,扩展到全体老百姓。

  在资金预算分配中,适度向基层倾斜,帮助基层争取更多配套资金支持。强化预算执行刚性约束,确保来之不易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发挥真作用。

  九、推进十大突破行动(就业促进股、就业中心、社保股、县社保局、事管股、专技股、劳动关系股、综合执法股按职能分工负责)

  实施家门口就业服务圈建设行动,推动建设零工市场和就业驿站。实施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提升行动,吸引港澳青年来紫交流。实施基本养老保险扩面提质行动,引导城乡居民早参保、参职保、不断保、多缴费、长缴费。实施个人养老金提速行动,做好全县实施准备,推动提高缴存率和缴存额度。实施工伤预防与工伤康复高质量发展行动,显著提升预防能力和康复水平,开展工伤预防培训。实施社保服务进万家行动,开展多形式宣传,组织社保志愿者深入村居社区开展“六进”活动。实施湾区人才增量提质行动,抓好专技、技能两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培育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实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维护行动,用好省权益保障智慧监管平台,壮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联盟,探索建立新就业形态调解站点。实施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行动,贯彻落实省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条例,重点领域用卡政策基本覆盖,不断提升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   

  十、统筹推进综合性工作(局办公室、财务室、基金监督股、政策法规股按职能分工负责)

  充分运用中期评估成果,推动“十四五”规划冲刺收官,做好“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准备工作。落实产业有序转移相关举措,助推实现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统计综合管理,健全统计监督体系。开展人社工作综合考核,高质量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强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执行刚性约束,定期监控预算执行,全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真作用。建立健全内审制度,开展并强化内审工作,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推进“法治人社”建设,建设人社领域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数据库,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学规学法机制,加强合法性审查,为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完善紫金人社网络宣传矩阵,讲好人社故事。

  十一、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人事股、机关党委按职能分工负责)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和教育整顿成果。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工程、党组织书记“头雁”工程、党员先锋工程,推进“四强”支部建设,不断增强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完善党建带群建制度机制,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形成把工作干好、把本事提升、任凭组织挑选的良好风气。根据上级部署开展集中性纪律教育。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抓住影响人社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纪律作风和相关体制机制漏洞,从抓严抓实、深化改革入手,常态化长效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严的基调深化党的纪律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