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溪镇党委政府组织村(社区)书记主任到惠东县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参观考察
为教育引领“头雁工程”弘扬红色革命精神,以实际行动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战略,11月16日,瓦溪镇党委政府组织17个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行20人到惠东县高潭镇中洞村“东江红都”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参观考察,重温入党誓词,抚今追昔,缅怀革命先烈。镇委书记李少锋,镇委副书记、镇长张镜辉,惠东县高潭镇人大副主席刁苑芳、高潭镇党政办主任钟雄彬,瓦溪镇党政办主任徐锐峰等参加了活动。
受高潭镇委书记谢国环,镇委副书记、镇长刘文区的委托,镇人大副主席刁苑芳向考察团一行介绍了高潭镇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规划、乡村振兴等情况,并对瓦溪镇参观考察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陪同参观了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东江革命委员会、红二师师部旧址—百庆楼,红军井、中共东江特委印刷厂、中洞革命烈士纪念碑、高潭圩老街和新街—“马克思街”和“列宁街”、高潭老苏区革命纪念堂等。
刁苑芳介绍说,高潭是全国最早的区级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被称为“东江红都”,高潭镇党委政府这几年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每年都有大批游客来到高潭中洞,抚今追昔,缅怀革命先烈。高潭作为革命老区,曾诞生了苏维埃政权,是东江纵队和粤赣湘边纵队活动的重要地区,留下了数量众多的红色遗址,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而特色鲜明。当前,高潭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基因,全力打造“东江红都”红色旅游特色小镇。
高潭镇是惠州最东的一个乡镇,处于东江腹地,东靠陆河县、南接海丰县、北邻紫金县,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全国最早的区级苏维埃政权就诞生在这里,被称为“东江红都”。来到中洞村,只见该村四周高山峻岭,古树参天,怪石嶙峋,羊肠小道曲折崎岖,农田阡陌交错,农舍星罗棋布,青山、绿水、田野和村舍构成了一幅恬静优美田园风景画。中洞革命历史底蕴深厚,自然观光景点星罗棋布,是旅游观光和感受革命先烈事迹的好去处。
张镜辉说,中洞红色文化是根,是呈现初心和起点的文化,是我们永远不能忽略和忘记的宝贵精神财富。来到中洞这片红色沃土,走进中洞革命旧址,一件件历史文物再现了当年的峥嵘岁月,诉说着中洞作为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高潭镇中洞村有一座建于清末占地570余平方米的客家围屋--百庆楼,这里曾是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东江革命委员会、红二师师部旧址,是名副其实的“红色心脏”。
在百庆楼前,瓦溪镇参观考察团一行在镇委书记李少锋的领誓下,重温入党誓词。全体党员面向党旗,整齐列队,举起右拳,高声宣读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铿锵有力的宣誓声,表达了全体同志坚定政治信念和时刻不忘初心、矢志永远奋斗的坚定决心。参加宣誓的党员同志们表示,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集体重温入党誓词,就是要提醒自己牢记入党誓词,经常加以对照,坚定不移、终生不渝,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苦干实干,奋力谱写新时代瓦溪发展的新篇章。
曾在战争年代损毁的百庆楼如今已修缮完好,远远看去,气势恢宏。楼内陈设展出了众多革命历史图片、文字和实物资料。如今百庆楼已成为惠东县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广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中洞村被确定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惠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惠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惠州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和惠州市党员教育基地等。当地政府大力发展红色廉政文化旅游,让更多游客到"东江红都"感受红色文化,接受廉政教育。
百庆楼旁边的一口红军井汩汩流出清泉,品尝起来依然甘甜。
在中洞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瓦溪镇参观考察团一行默默深情瞻仰,深切缅怀为保卫国家,保卫高潭保卫中洞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表达对革命烈士的崇高敬意。在长达20多年的艰苦斗争中,高潭人民为中国革命付出了巨大代价,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仅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高潭就被杀害2800多人,全家遭杀绝的达400多户。
李少锋指出,我们在这里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将红色文化根植于我们的内心,激发我们追寻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把中洞革命精神传承并且发扬光大。
90多年前,革命的星火在这高山峻岭中点燃。1922年深秋,农民运动领袖彭湃亲临高潭中洞村点燃革命星火,中洞村与高潭其他乡村一道,迅速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1923年春,成立高潭区农会,开展减租减息斗争。1925年夏,中共高潭区特别支部建立。1927年,中共东江特委指挥机关迁至中洞村,开创了海陆惠紫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是革命异常艰苦的一年,中共东江特委、东江革委进入中洞,领导指挥东江秋收起义。当年10月底,东江第三次武装起义爆发,红二师和农民革命武装从中洞等地出发,收复海陆丰各市镇及惠阳、紫金部分地区。1927年11月11日,高潭区党组织在下圩埔召开了万人大会,庄严宣告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这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区级苏维埃政权。当天,会议通过决议,将高潭圩老街和新街分别命名为“马克思街”和“列宁街”。90年过去了,尽管两条街道早已物是人非,但依然热闹,仍为当地重要的商业街。此前,当地以革命之路为主要设计理念,投入2000万元对马克思街和列宁街进行了整体改造。改造设计充分尊重各阶段的历史样貌,以红色为主要基调,按照高潭革命历史时间排序,提取当年重大事件元素,让走在路上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高潭的红色革命路程。修葺一新的马克思街和列宁街旧貌换新颜,红色元素随处可见,悬挂的红旗迎风飘扬,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在革命斗争中,中洞人民冒着生命危险帮助部队度过艰险日子,为保存东江革命力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史料记载,从1928年到1933年,中洞村惨遭敌人杀戮的就有700多人,绝户160多家,被烧瓦屋77间,茅屋无数。近年来,惠东县和高潭镇对革命遗址进行修复,并对外开放,吸引不少游客前来重温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情怀。而游客们则从这些革命先烈故事中感受到今天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并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参观考察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们纷纷表示,镇党委政府组织我们到惠东高潭革命老区,重走红军路,重温入党誓词,深切缅怀高潭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忠诚如铁,敢为人先,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高潭革命精神,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通过这次的参观学习,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