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梓镇“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总体部署,根据敬梓镇发展总体规划思路,结合本地区开发建设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镇情概况
敬梓镇位于紫金县东部,距县城33公里,省道S120线穿镇而过,与本县中坝、水墩镇和五华县华阳等镇相邻,下辖13个行政村,自然村56个,村民小组180个,人口3.2万人。其中耕地面积934.67公顷,林地面积13.38万公顷。
镇有4座水电站,装机容量为212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483万千瓦时。近年来,镇委提出了建设幸福敬梓和强镇惠民的目标,团结带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凝心聚力抓发展、惠民生、强稳定,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继续稳定、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目标任务。
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因素分析
2014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2亿元,工业总产值1.7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0.4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完成7992万元,比增11%。完成财税收入336万元, 比增33.6%,随着财税收入的逐年增长,收入结构也在大幅改善,收入质量也在稳步上升。然受交通、通讯等立地条件限制,我镇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呈现六大特点:一是年底通高速公路,圩镇离河紫高速公路出口8公里,我镇洋高村离高速公路出口仅1.5公里。作为通高速公路的镇、我镇区位优势凸显,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二是贫困镇,我镇土地条件较差,群众增收渠道单一,增收方式较少,大多数群众的主要生活来源为传统种植以及外出务工,群众生活还不宽裕;三是基础设施落后镇,到目前为止,全镇还有两个村没有通有线电视,5个村没有实施自来水工程改造,部分自然村道仍未水泥硬底化;四是地质灾害重点镇,我镇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滑坡点70多处,地质灾害时有发生;五是流出人口比例大镇,人多地少、生产资料严重欠缺,大部分农民被迫外出务工,流出人员占了全乡人口的五到六成,主要集中在深圳、惠州等珠三角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大。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认真分析我镇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立足敬梓实际,创新科学发展模式,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敬梓镇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步伐。
1.指导思想:“十三五”期间是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将认真按照我县提出“四个三”的总体思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小康总体要求,结合我镇提出“强镇惠民”工作目标,实施东部生态保护战略,突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为重点,抢抓机遇、克难攻坚、乘势而上、团结拼搏,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国民经济和社会取得又好又快发展。
2.发展目标:到2020年,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特色农业规模不断壮大,乡村微小型企业长足发展,休闲旅游稳步推进;社会治安保持模范水平;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开发,杨梅、土猪、茶叶等特色产业逐年加强。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1185元大关,年人均增收800元以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四、发展的重点和主要措施
(一)、做强做大传统工业。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引进为重点,以科技为动力,做强做大工业经济。大力实施“暖企”工程,积极培植税源,做好开源节流,确保税收完成。强化服务,提高办事效率,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二是坚持走科技创新发展道路,加大转型升级帮扶力度,鼓励现有黄龙酒厂增资扩产,实施品牌战略,擦亮客家黄酒品牌,拓展黄酒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做大做强黄酒产业。
(二)、强化发展新型特色产业,促镇域经济崛起
做强做大传统工业。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引进为重点,以科技为动力,做强做大工业经济。大力实施“暖企”工程,积极培植税源,做好开源节流,确保税收完成。强化服务,提高办事效率,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二是坚持走科技创新发展道路,加大转型升级帮扶力度,鼓励现有黄龙酒厂增资扩产,实施品牌战略,擦亮客家黄酒品牌,拓展黄酒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做大做强黄酒产业。
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金寨杨梅示范基地和农村种养合作社。坚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创新农村经营方式,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稳妥全面推进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工作,鼓励发展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土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农村水田建房行为,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补贴。全面落实种粮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强农政策,扎实推进“米袋子”和“菜篮子”工程。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环境优化。
交通设施建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抓住国家通镇、通村公路项目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和优惠政策,并将项目投入资金、扶贫资金、政策奖励及财政、交通、水利等部门的专项资金集中捆绑使用,本着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集中居民点后分散,谁有积极性支持谁的原则,发挥村组作用,到2020年,全镇基本实现镇村公路全部水泥路,村组公路95%以上水泥路,形成“网络全镇、四通八达、出行便利、货畅其流”的农村交通环境。
水利设施建设。以农村饮水、田间灌溉、中小河道、小型水库和塘坝除险加固、小流域治理、土地整理为重点,加大水利项目建设力度。在人畜饮水安全上,按照新建与改造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农户自我管理与市场机制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以人畜饮水为重点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确保全镇100%的农户安全卫生用水。在田间灌溉上,以加快建设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社会为目标,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继续搞好病险水库和塘坝除险加固、河道堤防整治和抗旱水源工程。
美丽乡村建设。一是推动圩镇扩容提质。完成敬梓镇总体规划编制,积极推进敬梓镇圩镇扩容。二是强化重大项目周边环境整治,配套污水管网建设,为建设美丽敬梓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是推动圩镇综合整治工程。加强敬梓圩镇河段的圩镇街道排水、排污管网、河道清淤、河堤砌筑等项目工程的建设。通过对圩镇及附近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解决韩江水系敬梓镇琴江河段的水质污染问题,从而改善圩镇的市容市貌,营造优良的人居环境,确保韩江上游琴江一级支流的水质达标。
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推进新一轮绿化敬梓大行动,以省道和各村主干道为重点,建设景观林带和乡村绿道。至2020年,建设碳汇造林工程2万多亩,加大消灭宜林荒山,狠抓森林防火工作,营造亮丽宜人的绿色生态景观,建设的宜居乡镇。切实抓好环境保护,确保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四)、加强公共事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抓饮水工程。积极实施自来水改造工程建设,引入优质水资源,对配水管网进行合理布置,并有针对性对老化管网、不合理的管道进行改造,努力实现自来水工程提质扩面。至2020年,全镇自来水工程覆盖到中联、敬梓两个圩镇和13个村,切实解决圩镇和各村村民用水难问题。
抓文化事业。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加大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的实施力度,力争到2020年,开通有线电视农户占农户总数100%以上;大力发展通讯网络建设,村村实现宽带上网,农户上网率达90%以上;镇有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全镇有100%以上村有文化活动场所和文化阅览室。
抓社会保障。一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培训实效,确保有培训意愿、有转移就业意愿的新成长劳动力100%参加培训和转移就业。二是加大社保扩面征缴力度,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工作,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至2020年,农村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率和城乡养老保险率达99%和95%。
抓教育体育事业。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教育投入,巩固“普九”成果,全镇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达分别达到97%和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