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政务动态

上义镇深入推进“1+6+N”,乡村振兴成效初显。

发布时间:2019-05-31 来源: 紫金县人民政府 阅读人次: -
【字体:

紫金县上义镇吉洞村位于上义镇西南部,下辖24个村民小组,520户2585人,村“两委”干部5人,党员6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40人,其中五保户21户21人,低保户4户9人,一般贫困户2户10人。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以来,该村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作为村“两委”首要任务来抓,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核心堡垒、党员示范带动、政策宣传引导、村民理事会和外出乡贤作用,深入推进“1+6+N”,该村乡村振兴成效初显。

(一)突出“党建+学习”,增强党支部服务能力。

为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扎实有效推进,该村不断强化村党支部核心引领作用,坚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意识和政治意识。还利用支部党建微信群、召开专题会议等形式多次组织村“两委”干部、全体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市委七届历次全会精神和县委十三届历次全会精神,确保党的主张传达到支部每一名党员。

(二)突出“党建+生态”,打造美丽宜居新吉洞。

该村按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提出打造美丽宜居新吉洞的目标,并始终坚持党员带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专门成立3个理事会和党员志愿服务队,团结动员全村在家党员、群众、师生深入开展“乡风文明我先行”活动,深度参与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集中开展党员志愿活动9次共650多人次,对村边、田边、路边、河边的垃圾进行清理,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同时,通过该村党员带头助力“三清三拆”,也极大改变了村民的思想观念,并积极自发参与“三清三拆”,党员和群众的团结力、向心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截至目前,该村已拆除危旧房21座157间3989平方米、废弃猪牛栏64间1840平方米;已清理房前屋后杂草杂物垃圾、沟渠池塘淤泥共20处18616平方米。

(三)突出“党建+产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群众富不富,全靠党支部。该村坚持以“抓党建促脱贫”为主线,围绕群众脱贫需求,系统谋划,合力攻坚,全体党员干部齐动员,帮扶单位持续发力,实行目标倒逼、责任倒追,集中力量攻堡垒、解难题。在村级收入方面,采取入股工业园、积极引进计划投资3亿元的吉洞白水寨生态旅游项目等方式提高村集体收入。在精准帮扶方面,因人施策、多措叠加,构建“党组织+产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成立6个种养专业合作社,建起2个茶叶种植基地、1个香蕉种植基地、1个百香果种植基地、1个小黄姜种植基地、2个三黄鸡养殖基地和3个蜜蜂养殖基地,带动村民种植茶叶及发展养蜂等产业,实现村民脱贫增收,带动该村150户900人发展种养,村民实现人年均收入1.5万多元。

(四)突出“党建+民生”,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该村在县住建局和中小企业局的大力帮扶以及外出乡贤的大力支持下,坚持规划引领,强化民生建设,多方筹集资金,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加速推进了乡村振兴的建设步伐。原址重建温氏宗祠,在村民理事会的努力下,筹资700多万重建吉洞温氏宗祠。实施村道亮灯工程,为村主干道安装80盏路灯,彻底改变该村无路灯的落后面貌。实施校园提升改造工程,投资约42万元对吉洞小学校园、运动场、校道等进行改造升级,极大改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按照县统一部署,建设村级卫生站一座。规划建设村级综合性文体广场和污水处理设施,拟于近期完成选址清表工作。

(五)突出“党建+文化”,加快提升乡风文明。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该村积极推行“党建+文化”,充分利用新建温氏祠堂、市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古屋“树德堂”、县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古屋“七十二塅”、客家特色古屋“天宝楼”“中和堂”、上古神殿、三奶娘庙、庵排观音庙、温铎烈士墓等文化资源,修订完善吉洞村村规民约,大力弘扬温氏家风家训文化,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提振农民精气神,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同时,目前该村有硕士生5人,博士生2人,为该村振兴教育开了好头。此外,该村还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坚决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攻坚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积极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好母亲、好媳妇等精神文明评选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