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小”矛盾,调出“大”和谐!上义镇“银发力量”解纷有方
实际上,从2023年底起,上义镇依托老党员、退休老干部、老教师、“族老头”等群体组建了一支“银龄调解队”,创新开展“银龄调解”工作,充分发挥老同志政治优势、威望优势和经验优势,将这些银发力量编织成一张深入乡村肌理的矛盾预警化解网络,有效提升基层矛盾调解工作成效。
流动的“信息员”和“安全阀”
65岁的黄森如是紫金县上义镇招元村退休村支书,从村干部任上退下来后,这些年活跃在基层矛盾调解工作中,深得大家信任,村民有什么大小矛盾纠纷找他来化解。
宅基地搭天棚的争议没办法得到解决, 两户村民于是主动找到黄森如寻求解决方案。
了解问题症结后,黄森如以拉家常形式对两家人讲情况、摆道理,更从亲情角度,耐心劝导双方,最后双方达成协议妥善把事情解决。
“尽量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将群众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黄森如说。
上义镇各村拥有一批有威望的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和族老,他们基层经验丰富,也更了解农村各家各户的人际关系和矛盾根源,是基层治理的宝贵财富。
上义镇党委副书记黄建文介绍,老党员、老干部、族老人头熟、地头熟、情况熟,在调解工作中具备天然优势,他们用群众听得懂的“乡土话”讲道理,矛盾双方当事人更容易接受并互相谦让和解。
目前,上义镇银龄调解队正式成员有28名,各村、社区人数不一,平均年龄63岁。他们群众口碑好,由村委推荐或者主动请缨的形式组成。
银龄调解队的老同志没有固定办公场所,在日常生活和参与乡村治理时,像流动的“信息员”和“安全阀”,主动倾听和发现村民邻里间的矛盾苗头。
上义镇干部与银龄调解队成员座谈交流
他们工作模式灵活,在了解村民矛盾纠纷后,采取“流动式办公”,根据矛盾双方情况主动到双方家中,或在其他人家中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摸清矛盾症结所在。
打造银龄调解工作室
上义镇银龄调解队深入群众之中,发挥老同志的威望和经验优势,开展纠纷排查、纠纷化解、法治及文明乡风宣传等工作。
2024年,银龄调解队共调解矛盾纠纷8件,矛盾纠纷化解率占全镇总数约四分之一,推动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局面。
事实上,得益于“银龄调解队”的作用,上义镇矛盾纠纷在村、镇源头得到妥善解决,群众到镇上访、到法院对簿公堂少了,有效节约了行政和司法资源。
下一步,上义镇“银龄调解队”计划进一步吸纳有威望、有能力、有热情的退休老同志,邀请有法律、心理等专业背景的“年轻”退休人员加入,并定期组织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培训,对表现突出的调解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我们将在下个月底专门打造一个银龄调解工作室,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上义’模式,为其他地方基层治理提供有益借鉴。”黄建文介绍。

粤公网安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