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来粤好百千万】紫金深挖特色文化,赋能省级典型镇培育建设
紫金县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深入挖掘客家文化、红色文化、茶文化、温泉文化等资源禀赋,积极探索以特色文化赋能镇域经济、圩镇风貌提升和基层治理的创新路径,推进典型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实现文化赋能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共赢,助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以学铸魂,筑精神文明高地
一是红色基因传承赓续。苏区镇积极挖掘深厚的红色资源,保护好、利用好红色“活教材”,精心修缮“血田”纪念广场、革命烈士纪念碑、红二师师部旧址、红军医院旧址等在内的22处革命旧遗址,打造“沉浸式党课+情景剧”红色教育矩阵,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红色教育、厚植爱国情怀的重要阵地。龙窝镇充分挖掘“断掌女英雄叶莲香”等红色资源,利用烈士纪念碑、“新丰楼”等红色阵地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基地,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
二是文明乡风持续厚植。龙窝镇在全市首创“文明积分银行”,将垃圾分类、庭院美化等纳入积分管理,通过“小积分”兑出“大文明”,成功获评省乡村治理示范镇。九和镇坚持党建引领,组织各村民小组德高望重的党员、村民等加入红白理事会,开展志愿宣传服务,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推动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三是非遗传承活化利用。龙窝镇依托木偶戏、浦米制作技艺等省级非遗项目,创新开展“非遗进万家”活动,组建全县首个“非遗创客工坊”,打造“非遗+研学”体验基地,推出客家擂茶制作、竹编手作等体验课程,年接待研学学生超1.2万人次。
以文塑形,促城乡风貌蝶变
一是圩镇颜值焕然一新。苏区镇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统一圩镇主街建筑外立面风格,采用“示范引领+整片推进”模式,通过实景效果赢得群众支持,主街106栋建筑改造协议实现“一夜签、零障碍”,推动圩镇旧貌换新颜,群众满意度达98.6%。龙窝镇以茶文化为主题,以茶文化标识路灯和制茶工艺展示墙、美丽示范主街茶山壁画群等为载体,打造长约1.4公里的美丽示范主街,绘就连贯一体的风貌视觉画卷,塑造了“移步见茶景、转角遇茶韵”的特色风貌。
二是品质内涵深化拓展。苏区镇以“红屋”等历史建筑为蓝本,提炼出苏区特色文化符号,通过墙面彩绘、特色招牌、路灯装饰等形式,巧妙融入主街、小公园、入口通道,在圩镇客厅陈列《人民日报》1968年关于苏区人民公社经验的珍贵报道,全面突出苏区镇作为全国唯一以“苏区”命名革命老区镇的重要历史地位。龙窝镇以“蝉茶之心·和美龙窝”作为典型镇培育的发展定位,以“一轴”引领(产镇融合发展轴)、“一廊”串联(滨水活力廊)、“两区”协同(生活核心区和新镇发展区)、“多点”发展(建设入口通道、示范主街、美丽河道等多个节点)为总体布局,将茶元素纳入产业发展、空间布局、风貌管控等规划,营造一个生态风与烟火气共融的蝉茶小镇。
三是主题景观火爆出圈。九和镇以温泉彩绘、主题灯箱等方式点缀镇容镇貌,完成了4000平方米的建筑立面改造,在主干道沿线增设温泉特色产业主题灯旗300余套,圩镇知名度和辨识度显著提升,成功入选省级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市级“户外+农文旅”乡村徒步(骑行)路线等名单。2024年该镇温泉游客达30万人次、收入约1.2亿元,旅游热度持续攀升。
以文兴业,强镇域经济筋骨
一是“红+绿”经济双引擎有效激活。苏区镇以“红+绿”为主线,推动红色文旅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双轮驱动。一方面,擦亮“苏区红”文旅品牌,推出“红色苏区革命传承探索之旅”研学路线,开发“苏区瓷”“苏区印记”等文创产品,建设炮子村红色主题乡村酒店,打造集“教学研、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另一方面,做强“苏区绿”经济,由强村公司开发“苏区茶”品牌,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带动茶农种茶,共种植茶叶面积超2500亩,预计每年实现户均增收2.5万元。
二是茶旅融合经济初具规模。龙窝镇大力发展茶产业,目前茶叶种植面积达3.15万亩,占全县的40%,有4个千亩以上的生态茶叶基地,茶叶总产值超5亿元。近年来,该镇坚持以茶促旅、以旅兴茶,开发了承龙茶山、沐野星辰露营基地、大榕树耕读文化园等特色项目,建设了龙王绿茶旅基地等茶旅融合综合体,年接待游客16.7万人次,成功探索出“茶兴旅游、旅促茶盛、茶旅共融”特色发展道路。
三是IP经济赋能产业升级。九和镇紧紧围绕“温泉名镇·康养九和”的发展定位,创新推出温泉文化IP“汤宝”,成立强村公司对logo、汤宝进行版权及商标注册,开发了温泉元素文创产品矩阵,涵盖充电宝、T恤、布袋等7大类文化创意产品,接续推出“汤宝+”农产品认证体系,并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活动、电商和消费帮扶等方式,助力“23.5度”蜜柚、春甜桔等优质农产品走向大湾区市场,有力促进温泉文化传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以文聚力,创乡村善治格局
一是校地合作结出硕果。龙窝镇用好“双百行动”政策,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培育紫金蝉茶,组建茶树育种、栽培、加工、植物保护等全产业链专家团队,开展了系列紫金蝉茶提质增效新技术的研究,推动蝉茶产量、产值分别增长11.32%、5%。苏区镇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会,联合高校专家团队开展学术研究,启动红色电影《紫金风雷》拍摄,进一步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九和镇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推广蜜柚种植改良技术,通过试种20亩蜜柚新品种,引入节水灌溉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实现亩产提升40%。
二是乡亲反哺助力发展。九和镇发动乡亲认捐树苗并参与植树活动,打造了20亩“乡亲林”示范点,有力推动绿美生态建设。龙窝镇组织发动乡亲认领撂荒地19.2亩,带动村民复耕复种,通过保价收购和分红机制,实现撂荒地变“致富田”。
三是基层治理实现嬗变。苏区镇将红色精神融入乡村治理,探索“禾坪说事+平安直联”基层治理模式,2024年累计召开“平安夜谈”集中座谈会21场次,开展“禾坪说事”209场次,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当地、解决在基层。龙窝镇根据当地擂茶民俗文化创立“客家擂茶调解法”,把调解场所搬到暖意浓浓的茶桌上,让群众矛盾在“擂茶”中消融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