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农业农村局2022年工作计划
为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我局将慎终如始抓紧抓实农村疫情防控工作,强化稳产保供职责,维护农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全力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产增收,发展精细农业、建设精美乡村、培养精勤农民,做到“保供给、保增收、保小康”,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乘势而上,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产业
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地”为定位,以现代农业农村发展思路,挖掘农业潜力和激活发展动力,稳住“米袋子”、建设“菜篮子”、发展“果盘子”、做强“茶罐子”,推动紫金农业产业再上新台阶。力争2022年全县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种植面积44.8万亩、13.3万亩、8万亩和7万亩,产量分别达到18.8万吨、20万吨、7.8万吨和0.45万吨。
一是牢牢把住粮食生产主动权。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安全党政同责,继续开展撂荒耕地复耕复种行动,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和土壤污染,推进种粮农民补贴和水稻政策保险,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增强粮食防灾减灾能力,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强化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防控,稳住农业基本盘。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建设3.8万亩高标准农田,切实保障粮食供给安全。
二是提升农业养殖、种植生产规模。鼓励蔬菜基地提产能、扩规模,加快瑞佳、东瑞等重点项目投产增效,推动畜禽养殖升级改造,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确保2022年实现生猪饲养量40万头、出栏量35万头。同时,毫不松懈抓好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推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规模化养殖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95%以上。
三是发展壮大农业特色产业。以打造“中国蝉茶之乡”为目标,加强“一核一带四圈八园”的茶产业园总体布局,全力实施《紫金县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通过整合品牌、强大基地、培养龙头、改进种类、扶持指导等措施,开展品控溯源和质量认证体建设,不断提升茶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推动紫金茶产业园扩容提质增效。结合各镇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立足资源特色,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要求,不断拓展三红蜜柚、肉鸽、蓝塘猪、三黄胡须鸡等特色产业种养规模,创建紫金三黄鸡、蓝塘猪、南药、丝苗米等产业园。
四是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对接“双区”市场,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和招引力度,推动“四子”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不断提高我县优质农产品在“双区”市场的供给份额和质量。启动实施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农业精深加工产业。加快推进农旅融合工程,倾力打造紫金客茶谷、承龙茶旅基地、金丰号客家茶庄园等8个三产融合示范园。
二、真抓实干,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
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全面提升我县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一是不断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合作经营模式。2022年培育县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0家、省级以上示范合作社3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3家以上;培育种粮、畜牧养殖、合作社带头人等高素质农民169名。二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用药和非法添加行为,坚决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示范社、家庭农场、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企业为重点,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利剑”行动成果,持续加大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推广应用力度,2022新增三品认证主体6家以上。三是加大农技农机推广力度。加大农机农技新品种、新农具宣传推广力度,抓好粮食考评和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鼓励群众采用简单易行的机械化稻秆粉碎还田模式,切实提高耕地地力。加快普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抓好水稻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和联防联控工作,有效防范红火蚁、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发生。继续做好世行项目环境友好型种植业子项目实施,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目标。扎实推进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建设,推行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更新报废补贴政策,增加我县农机拥有量。四是完善农业农村管理体系。继续完善落实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政策体系,加强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指导,构建完善流转监督管理机构,规范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