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有效推进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迎接2020年度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紫城镇全面动员镇、村、组、户四级力量,从组织、宣传、实干、提升等多方面入手,狠抓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落实,加快治理农村“脏、乱、污”现象,努力营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一)组建班子强基础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镇委书记陈怡立为组长,镇长许伟强为常务副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线办干部、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紫城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系统研究、统筹规划31个乡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农村督导组,负责对各村整治工作情况进行跟进。各村同步建立村级领导小组,细化“两委”干部分工,深入落实整治工作任务,制定包片干部分工安排表及网格化责任分工表。在镇、村两级领导小组带领下,2月26日紫城镇开展了乡村振兴专项交叉督查,对31个村列出考核检查问题清单,汇总问题250条,要求各村在3月4日前对标对表进行整改,从而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指明了提升方向。
二是统一干部思想。迎检在即,紫城镇根据县级文件制定《关于紫城镇迎接2020年度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际考核工作的实施方案》,统领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2021年以来,开展6次乡村振兴工作专题会议及迎检工作会议,召集镇干部、村“两委”干部,聚焦“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落实‘四个优先’要求、产业振兴、生态宜居、基层治理、农村改革、脱贫攻坚”7个方面12项指标40个评分标准,研究部署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统一全镇干部的思想,针对考核指标系统开展迎检工作;同时,下发了考核评分表、责任分工表、自查自评表、整改任务清单等迎检材料,进一步明确全体干部的工作方向。
(二)积极宣传造氛围
一是开展“敲门行动”。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先进党员、村民理事会等带头作用,主动担当、敢打头阵,用真情敲开老百姓的家门和“心门”,讲授环境卫生与健康知识,协助村民整理房前屋后的生活垃圾、建筑材料,为改善老百姓居住环境做表率。切实提高宣传力度,发放《关于全面开展“我为乡村环境整治作表率”活动的倡议书》15000余份,引导教育群众提高思想认识,自觉维护环境卫生,遵守村规民约。要求群众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确保自家庭院门前环境卫生、美化绿化,倡议广大群众共享美丽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二是召开村组户代表会议。建立镇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工作联结机制,利用晚上时间深入各片区开展户代表会议,共同商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三清三拆三整治”事项,把群众充分组织、动员、调动起来,让他们主动参与到乡村建设行动中。营造热烈的会议氛围,讨论人居环境整治的痛点、难点、提升点,从而发动各家各户亲自动手按照标准把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搞好、杂物堆放好、污水排放好、杂草铲除好、畜禽圈养好、四小园建设好。
三是紧抓“三度”考核。认真做好省考实地评估准备工作,结合敲门行动、户代表会议、线上宣传等形式,切实提高镇、村(社区)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知晓度、支持度和满意度,将“三度”提升工作融入到镇、村、组、户四级人员中来,确保迎省检时村两委干部“三度”问卷调查、农户“三度”抽样调查得高分。
(三)全民动员齐参与
一是领导干部真抓实干。落实驻村职责,镇分管领导结合挂钩联系制度,深入开展乡村振兴政策宣传和迎检工作指导,协助联系点补齐工作短板,全力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迎接省级考核。全体镇干部、村(社区)干部充分利用周末双休日时间分组到所驻村各片开展全覆盖式集中攻坚整治行动,边“走”边清洁,清理农村“四边”垃圾、村内塘沟、禽畜养殖粪污及农业生产废弃物,打扫公厕、小广场、小公园等公共场所,不放过任何卫生死角,力求达到“垃圾全清除,杂物全清理,破旧泥砖房全清拆”的目标。目前,全镇共清理村内道路垃圾及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3100处8850吨,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3600处4800吨,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493处5278吨,已拆除危、旧、弃房155间12090平方米,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37处102平方米,完成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水体污染整治194宗,完成村道、庭院及房前屋后绿化170处10020平方米,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二是社区对口支持协助。召开社区对口支持相关村乡村建设行动工作会议,形成12个社区与12个乡村的“一对一”支持机制,协助工作任务量大、整治进度缓慢、推进难度较高的对口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3月6日、7日,共发动社区工作干部250人次开展乡村振兴“清洁家园”大行动,对行政村主干道、自然村巷道的生产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全力协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既充分发挥了社区可利用的富余力量,又形成了乡村振兴人人有责的理念。
三是妇女参与示范带动。发挥镇、村妇联组织独特作用和妇女“半边天”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巾帼共建美丽家园”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3月4日至3月6日期间,镇、村妇联组织女性工作人员600多人在紫城镇中洞、仕贵、城西、龙潭、升车、璜光等村开展清洁行动,参与乡村振兴,通过最广泛、最有效、最直接、最接地气的方式把妇女同胞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投身到美丽家园建设中,形成人人自觉参与、个个主动维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局面。
四是师生文明齐步共建。镇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主动与所在学校沟通协调,开展“小手拉大手”行动。一方面,组织学生开展村道清洁行动,对村主道小巷的树叶、垃圾进行清理,对水渠内的污染物进行清除,认真细致铲除卫生死角,以实际行动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另一方面,印发“人居环境整治倡议书”,号召学生争做环境整治的“宣讲员”,让学生熟悉环境整治相关政策,并积极主动宣传环境整治相关的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四小园”建设、禽畜圈养工作,发动亲人邻居都积极主动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中来,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庄、文明整个社会”的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助推农村人居环境由“脏乱差”向“洁净美”转变。
(四)长效管护造标杆
一是建立收取卫生费制度。各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建立了收取卫生费制度,根据本村实际制定标准收取卫生费,促使农户形成“谁污染、谁付费”的理念,养成环保卫生意识。督促各村落实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收费制度,完善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农户付费相结合的资金保障机制。
二是完善垃圾处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形成“户集中、村收集、镇转运”的三级垃圾处理体系,重点加强乡镇垃圾中转站、村庄垃圾收集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服务功能,做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三是打造绿化美化亮点。围绕美丽宜居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工作重点,推进各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对村委会周边、村道两旁和农户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已具雏形。重点推进升车村、璜光村、璜坑村、龙潭村、蓝坑村、林田村“四小园”建设,现已建设“四小园”257处,切实扮美扮靓整体村容村貌,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长效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