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6210072682105/2021-00005 分类: 综合政务、公告
发布机构: 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1-01-10
名称: 2021年奋斗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1-10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2021年奋斗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

发布日期:2021-01-10  浏览次数:-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在这关键的时间节点,镇党委、政府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为紫金转型发展、突破发展瓶颈贡献新的龙窝力量。

  一、坚持党建引领,聚合力开新局

  坚持以党建引领,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加强教育,提升党性修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党员增强政治意识、强化宗旨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二是完善机制,提升阵地实效。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镇委党校、革命教育基地等学习教育活动阵地,积极构建学习教育常态化机制、完善支部班子队伍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党员动员机制等系列制度机制,常态化开展教育培训、“两学一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系列活动。三是扎实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针对各村(社区)实际,加强调研,强化宣传,坚持树立优中选优的鲜明导向,在高度重视选人用人标准的同时,也高度重视村两委班子的建设,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依法依规圆满完成换届任务。

  二、着力调结构、促发展,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引擎

  狠抓农业产业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大力发展我镇茶叶产业,壮大茶叶经济。建成茶文化展示中心,加强与深圳企业合作,搭建电商平台,拓宽网上销售渠道,促进茶产业做大做强。依托“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力争到2022年,在核心产区彭坊村和琴南村实现扩大种植面积3000亩,其它村新种2000亩以上。充实农办人员,聘请技术顾问,加强指导茶叶企业和茶产业发展。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持续推进“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壮大葡萄、蜜柚等特色水果产业,加快仙草基地备耕种植以及南药种植示范点建设,促进中药材种植产业稳步发展。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利用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外出乡贤的优势,努力引进投资项目,落户紫城工业园,推动镇政府财源工程建设;主动融入苏区—南岭—惠东高潭红色生态旅游线路,按照“游茶园、走绿道、品茶果、访古迹、听故事、宿民居”思路,全力打造提升以“红色基因·古韵茶香”为主题的美丽乡村精品线路。

  三、着力抓落实、促攻坚,推进重点项目有序实施

  全力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在2021年着力解决一批多年未解决的热难点问题,打造城乡宜居环境。全面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建设项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并投入运营;两个镇级生活垃圾中转站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重点推进县道X003线洋头圩镇改线工程;大力实施龙窝镇红二、四师会师旧址公园和琴江村综合文化设施建设项目;稳步推进琴江中学校道提升、龙窝二中D级危房改造工程,完成寄宿制学校建设;启动建设紫金县第三人民医院,进一步改善就医环境;启动建设镇级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加快镇新食品站建设,将屠宰市场(即镇食品站)从镇中心搬移。

  四、坚持标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县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持续巩固我镇脱贫成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强化政治意识,筑牢脱贫攻坚思想根基。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建强基层党组织,做到收官之即不松懈。二是衔接乡村振兴,统筹推进脱贫攻坚。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积极推进省定贫困村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步伐,把脱贫攻坚过程变成乡村振兴的过程。三是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持续加强巩固帮扶力度。四是全面梳理扶贫产业,实现稳定收益。五是加快加强扶贫资产确权登记和后期管理。

  五、突出生态建设,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人居环境

  一是推动“彭牌嶂”沿线连片示范村建设达标,带动全县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按照建设规划工程项目库,有序推进连片示范建设,加快推进彭坊村天裕楼古屋田园、承龙茶旅文化园、牌楼村“大榕树”耕读文化园等重点景观节点打造,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工程进度,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更大资金、政策支持,致力打造乡村精品旅游线路。二是继续推进新农村示范镇建设,重点推进全镇各村“四沿”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有序开展乡村绿化行动,在村旁、村道、公共休闲地、房前屋后实施美化绿化工程,创建美丽庭院。不断推进各个示范村建设,形成连点成线,以线带面,为全镇各村树立“看得见、摸得着、可学习、能复制”的样板示范。三是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持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并重,坚持改善民生与提升形象并重,坚持统筹推进与打造特色并重,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并重。四是加快完成第一批拆旧复垦项目,严格按照上级部门指导做好挂网交易准备工作,积极争取下一批拆旧复垦项目,为真正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创造条件。持续开展圩镇整治行动,彻底整治圩镇“六乱”行为。此外,加强管理,着力整治涉环保问题;扎实推进“河长制”工作,加强河道巡查、治理,努力实现辖区内河流“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坚持植树造林,严防森林火灾。

  六、突出民生事业,夯实民生基础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则退。继续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增加“参合”“参保”人数。进一步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努力提高城镇职工劳动就业率。二是建设健康龙窝。扎实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落实“二孩”政策。落实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优化妇幼健康服务,继续推进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行动。继续推进村卫生站建设,配套医疗设施,完善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乡村医疗服务水平。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三是协调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挖掘优秀传统特色文化和红色文化,加强艺术创作,大力发展舞春牛、舞纸马、龙舞、狮舞木偶戏等县级非遗项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四是振兴教育事业。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寄宿制学校设施,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着力改善办学条件。筹资开好一年一度“奖教奖学”大会。此外,继续推进武装、双拥、统计、殡改、林业、青妇、关工委、统侨等各项工作,实现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七、不断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提升为民服务工作水平

  一是完善基层“自治”管理网络,建立“网格+积分”治理模式,积极探索以“德治、法治、自治”促“善治”的基层治理机制。二是充分发挥“一村(社区)一辅警”“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和网上信访平台作用,完善村级调委会建设,健全村(社区)服务功能。三是深入开展禁毒和扫黑除恶工作,加大对涉毒违法犯罪和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持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做到不留积案,不留隐患。四是畅通和规范群众信访诉求表达渠道,充分发挥“妇女执行委员会”“村民理事会”“五老一贤工作队”“文明劝导队”等先锋队伍作用,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妥善解决信访问题。五是建立健全龙窝镇救灾防灾减灾大应急体系,进一步完善《龙窝镇应急管理、灾害救援实施操作规程》,落实“四个一”机制、挂图作战、动态管理。六是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六个不能松”,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心态抓防控,不断巩固防控成果,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七是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建房问题,全力做好农村村民宅基地审批管理和农村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行为的执法查处工作。

  八、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打造为民务实效能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牢固树立干部法治观念,健全监督体系,自觉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健全依法行政体制,完善决策机制,坚持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完善执法监督机制,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切实履行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巩固“四风”整治成果。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整治行动,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惩治腐败,严查吃拿卡要等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守住从政为民的“压舱石”,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火墙”。切实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强化对工程建设、专项资金等重点领域的监管。继续配合好派驻纪检组及县委巡察组开展工作,严肃查处重点领域违纪违规行为。完善镇村网群监督平台,确保平台平稳有序运行,进一步加强镇、村两级政务、财务公开,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促廉洁。

  新时代,新征程。2021年,龙窝镇将抢抓“弯道赶超”的新机遇,实现跨越性大发展。龙窝镇党委、政府将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思维方式,汇聚兴边富民力量,团结一致、锐意进取,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以改革发展的姿态积极打造紫金县东部农旅融合生态农业示范区,努力建设美丽宜居善治新龙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