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河源市紫金县九和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621007268114U/2021-00025 分类:
发布机构: 河源市紫金县九和镇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1-12-01
名称: 九和镇“十四五”规划的工作目标和思路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12-02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九和镇“十四五”规划的工作目标和思路

发布日期:2021-12-02  浏览次数:-

  今后五年,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我们认为,当前的九和,总体处于历史机遇最为集中的爆发期、各种优势最能有效释放的窗口期、实现跨越崛起最为有利的关键期。我们必须深刻把握这一新的历史方位,积极主动地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切实把牢加快发展的主动权。

  今后五年,镇政府工作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全域全面“融湾”“融深”和主动承接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的工作目标,结合实际,按照“温泉+农旅”的发展思路,深入实施“1+1+8”乡村振兴战略,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奋力谱写美丽的九和篇章。

  今后五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到2025年达到8.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业加快发展。“三大攻坚战”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应急防治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

  为实现以上目标,今后五年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产业发展,在旅游重镇创建上彰显新优势

  要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必振兴的发展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延伸产业链条,以更高质量的农旅产业体系夯实旅游重镇根基。

  1.做大做强温泉旅游经济蛋糕。围绕“温泉+农旅”的功能配套和产业互补,因地制宜规划发展农业观光、现场采摘、家庭农场、户外拓展等旅游新业态,推动现有旅游节点与新农村示范村串珠成链。积极引导现有经营场所和有意向的投资项目实行互补发展,实现“温泉+农旅”产业叠加效应,促进温泉旅游经济全面发展。

  2.大力实施“1+1+8”乡村振兴战略。依托丰富的温泉资源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掘“南药”资源,聚焦“药材种植+健康+旅游”多业态,着力打造“九和南药康养综合体”,实现南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荷鹭欢乐谷项目二期建设,融入我县非遗文化、精品民宿,提升农旅品质水平,打造农旅网红打卡胜地。推动冷链物流园项目落地,构建“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的冷链物流新模式,增加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出去。加快金光生态园升级建设,将村长伯伯电商平台与冷链物流园有机结合,创建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特色示范区。对标县委创建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标准,推动昱扬茶旅园、鹅峰茶园建设,助力我县打造全国蜜香茶之乡。

  3.加快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品质农业、效益农业,扎实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依托现有的浩辉合作社、天赐康园、紫金东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市场主体,重点培育红肉蜜柚、中药材、茶叶、生猪等主导产业,逐步扩大品牌效应,进一步建设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地。加快推进龙塘村柚子花茶加工厂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就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壮大发展。

  (二)坚持城乡统筹,在乡村振兴典范上打造新高地

  要坚持以“品位+质量”统领城乡建设,牢牢把握系统观念,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加快构建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1.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九和在南至瓦溪椒坑旅游公路和九青公路建设,高标准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工程,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扩大镇村污水管网覆盖面,解决群众日常生活污水的处理净化问题。布局5G通信网络、新能源充电桩等“新基建”,推进我镇与“双区”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

  2.加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完善村与村、户与户人居环境整治比赛模式,维护好、巩固好综合整治成果。加快推进美丽宜居村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以芫芬、幸福、热水、在南4个行政村为主体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开展,逐步形成宜居宜游的新农村。推进九和镇“温泉康养,农旅画廊”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建设,以节点提升、“四小园”建设、道路两旁美化绿化等方式,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景观大道,为魅力九和新增“网红”打卡点。

  3.加强圩镇扩容提质建设。结合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驻镇帮镇扶村的有利时机,升级改造圩镇光巷街至新和街路段,规范统一商铺广告招牌,提升管控沿S120省道两旁房屋风貌,建设圩镇农贸市场,着力创建美丽圩镇。盘活龙屋新区闲置土地,充分利用秋香江贯穿圩镇的地理优势,在沿河一带打造集商业住宅、文体广场、特色美食等于一体的“优质中心生活区”,吸引游客游玩后到圩镇消费,促进全镇经济快速有序发展。

  (三)坚持人民至上,在民生福祉增进上实现新提升

  要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使九和百姓更多更公平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让全镇人民的日子越过越舒坦、越过越红火。

  1.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主线,巩固提升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成果,推动教育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加强中小学校教育资源的供给和配套设施的完善,着力改善办学条件,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公共卫生预防服务体系,抓实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完善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升级13个村级卫生站配套设施,提升全镇医疗服务能力。

  2.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和“农村电商”“农村工匠”“高素质农民培育”重点工程,不断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水平。突出构建长效防返贫机制,筑牢致贫返贫防线。高标准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相关政策,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落实政府兜底保障责任,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对残疾人、困境儿童、特困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的保障救助,使所有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都得到保障,真正让困难群众心里有温暖、生活有奔头。

  3.营造更优生态环境。强化生态公益林、防护林、涵养林的管护,引导桉树林逐步退出。落实最严格的森林防灭火责任制,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安全。落实河长制,深入开展“清四乱”、“五清”和“清漂”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洗砂、堆砂等行为,保持河畅水清。加强禽畜养殖污染防治,重点做好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整治、监管工作,防止出现复养现象。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强辖区露天焚烧秸秆、垃圾管控。加大扬尘污染、油烟和烟尘污染等整治力度,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快推进污水处理、生活垃圾等各类环保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四)坚持基层治理,在和谐稳定社会上构建新局面

  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开展反邪教斗争,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完善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坚持教育转化、帮扶解困和重点管控相结合,有效解决矛盾问题。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健全防灾减灾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工作机制,持续提高镇村干部学法、知法、用法能力。营造浓厚的尊法守法、依法办事的社会风气,让群众在每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培育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人民善举,推进移风易俗,整治失德失信行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社会氛围。

  (五)坚持深化改革,在战斗堡垒构筑上提升新效能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正风肃纪,树立风清气正、务实为民、干事创业的良好政府形象。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一岗双责”,坚定不移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严控“三公”经费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落实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持续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搞虚假政绩、不搞数字攀比、不搞形象工程。认真抓好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主动作为、主动担当,做到矛盾面前不躲闪,挑战面前不畏惧,困难面前不退缩。依法公开权力和责任清单,推进行政权力的公开化、透明化,创优发展环境,注重服务细节,更好的服务群众,不断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切实增强政府工作执行力与落实力。强化工作调度和绩效考核,加大政务督查、行政问责。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坚决整肃慵政、懒政、怠政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