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县工商信系统在县委、县政府坚强的领导下,市工信局的大力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省委、市委、县委的决策部署,全县工业商贸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科技信息化建设实现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1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工业发展步上新台阶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今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是我县工业发展史上新上规最多的一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亿元,工业技改投资完成15.3亿元,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增速均居全市第一;规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78.7亿元,同比增长35.7%,增速全市排名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8.1亿元,同比增速11%,全市排名第四;工业企业清洁生产认证(任务1家)完成2家。
(二)园区建设再创新业绩
1、紫城工业园建设情况。紫城工业园于2017年5月动工建设,规划总面积15.2平方公里,累计投入超1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约11亿元,基本完成首期启动区2.7平方公里“三通一平”,并已基本布满项目;二期于2021年7月启动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累计签约入园项目52个,总投资约158亿元,已投产企业25个,在建企业12个,初步形成了以台湾大统营集团为龙头的电子电器产业,以大阳电工、聚飞鑫光电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
2、蓝塘产业新城建设情况。蓝塘产业新城规划面积约18平方公里,首期规划6.31平方公里,于2020年3月启动了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完成征地约6000亩,平整土地约2平方公里,累计投入2.5亿元。截至目前,园区围绕新制造、新材料、新医药三大主导产业,累计签约项目12个,总投资322亿元,其中框架合作协议8个,总投资189亿元。已引进的总投资130亿元金盛兰优特钢生产基地项目已完成厂房主体建设,正在进行设备调试,预计明年初试投产。
(三)招商引资再超100亿元
今年以来,经县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引进的投资项目18个,总投资159.5亿元。其中:签约正式协议13个,总投资26.5亿元;签约框架协议5个,总投资133亿元。
大项目引进方面,今年引进超10亿元项目2个,超5亿元项目4个。
项目履约建设方面,今年新动工项目19个,总投资33.6亿元;新投产项目15个,总投资17.9亿元。
产业园定位提升方面,全面完成了紫金县产业园产业规划编制,省级产业园申报材料已报送省工信厅预审,待产业园环评报告编制完成后,正式上报省工信厅审批。
(四)安全稳定工作再加强
1、安全生产方面。一是配合县应急管理局全面加强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危化品管控和民爆企业安全管控工作,工业企业安全生产评价全覆盖工作扎实推进;二是配合县道安办加强砂企业货运源头管控工作,规范机制砂企业运营,道路交通安全的重点大型货车运输安全工作得到明显改善。
2、疫情防控常态化方面。一是严格做好防控境外疫情输入工作,今年以来,外防专班累计接转入境人员155人,全部落实集中隔离(含居家医学观察),未出现不稳定因素;二是严格落实跨境货物运输“三点一线”管理工作,督促指导作业点安装前端慧眼,规范日常管控,切实做到车到人到、车在人在,严格消毒防疫,工作人员全部按要求落实疫苗接种和定期核酸检测,专班防控工作得到市防疫指挥部专班的好评;三是加强工业企业、商贸企业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扎实做好中高风险地区来紫返紫人员的排查管控工作,实现工业商贸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平稳可控;四是统筹协调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重要医疗物资保供工作。协调县卫生健康局和县疾控中心统筹做好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工作,据了解,我县防控物资储备(常态化)用量1个月,其中核酸检测试剂5万人剂。
(五)科技创新增添新动力
今年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目标3家),培育市级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培育市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3家。三个科技创新平台启动建设:1、紫城工业园科技创新中心已与广东工业大学对接,河源广工大协同研究院已开始进行园区企业情况调研,园区科技创新中心明年将正式运作;2、省级农业科技园紫金蝉茶科研项目,已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对接,即将开展合作研究工作;3、蓝塘产业新城智能机械制造专业园建设,科技支持工作对接广东工业大学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院,已初步确定由该院对专业园建设给予技术支持。
(六)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出台了《紫金县工业园区租赁厂房入园管理办法》、《紫金县机制砂行业管理办法(试行),统一紫城工业园、蓝塘产业新城两个工业园区优惠政策,统一机制砂行业管理,推动机制砂行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梳理落实惠企政策兑现奖补。指导企业申报企业上规、上限、工业技改、税收贡献、优秀企业等奖补,及时兑现惠企政策,保障企业提质增效。据统计,至目前止已组织25家企业申报上述奖补事项,奖补资金317万元,已报县政府申报拨付;三是改善企业融资环境。举办政银企合作座谈会,协调市广发银行、紫金县农业银行、农商行等金融部门,为我县的广东立国制药、振扬实业、博辉包装、煌嘉实业、今品五金、雁鸿五金等25家企业解决融资1.6亿元;四是全面提升服务工作,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工作。实行县党政领导分别挂点服务41家规上工业企业,据统计,县领导25人深入到厂矿企业协调解决企业有关防疫物资、安全生产、用工、用地、原材料供给、融资、信访维稳等问题共40件(次)。同时,积极推行“网上办事,不见面审批”等措施,共受理网上政务服务事项148件;五是做好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在100%清偿欠款的基础上,完成审计发现的2个问题整改工作。
二、存在问题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县工业商贸科技信息化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规上工业企业结构不优、产业链不全。普遍处于产业链低端,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弱;主导产业不突出,好项目、大项目不够;工业发展后劲不足,制造业高层次人才紧缺。
(二)能耗“双控”考核,企业产能下降。受能耗“双控”考核的影响,部分企业用电受限,导致企业产能下降。
(三)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受全球经济复苏、流动性宽松以及金融市场投机炒作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影响,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如大阳电工、博辉包装、振阳实业等企业所需材料普遍上涨20%以上。
(四)要素支撑不足,发展面临困境。林地指标、建设用地指标、能耗指标、环保排放指标难于保障工业园的发展和项目的引进。
三、2022年工作设想和打算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委第八次党代会、市第八届人代会、县委第十四次党代会、县政府第十七届人代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确立的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坚持抓引进,创平台,促发展,全力推动工业商贸经济平稳运行并加快发展,确保各项经济指标任务的完成,作出工商信系统新的更大贡献。
(一)2022年主要目标
1、工业方面。2022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2022年上半年全面完成省级产业园申报工作;力争新上规工业企业15家;工业投资增长18%以上;推动16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技改投资增长40%以上;推动5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
2、招商引资方面。力争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15个以上,合同投资额100亿元项目1个,全力打造蓝塘智能制造百亿级产业园。其中: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1家以上;推动新开工项目30个以上,投产项目20个以上;实现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同比增长15%;外贸进出口4亿元人民币以上,同比增长18%。
3、科技方面。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认定3家;蝉茶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2022年主要措施
1、大力开展精准招商,提升引进项目质量。聚力招商选资,实施“建链、补链、强链”工程,积极参与“双区”产业分工合作,大力实施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引进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环境污染小、税收贡献大 的项目。将蓝塘产业新城打造成智能制造、新材料、新医药产业集群产城融合的县副中心,紫城工业园打造成为电子电器、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真正实现“双核驱动”,为我县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2、大力发展工业商贸经济,促增量强后劲。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培育工业企业上规、商贸企业上限为抓手,做大工业商贸经济存量和增量,培育引导茶企业做强做大品牌,组织具备上限条件的茶企业(含商贸企业)申报上限。通过加强市场检测调控,推进商贸项目建设与发展,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培育15家工业企业上规,10家商贸企业上限。
3、大力推动投资增长,增强发展后劲。以加大工业投资增长,增强发展后劲。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强化要素保障,全方位为企业服务。全力支持配合企业加大投资,加快建设。大力推动聚飞鑫科技、敬梓镇温泉项目、数字金融小镇(上义)、时光紫金、通力科技、杭州制氧项目、新昊天然气、华迪新材、威尔福风帆等30个签约项目加快建设,推动金旺食品、润和电器、优雅日用品、成亿电器等20个在建项目尽快竣工投产,加快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的滚动发展,梯次推进的格局,持续培育发展的新动能,以稳投资促进稳增长。
4、大力巩固电商进农村创建工作成果。围绕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体系、农产品营销体系、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等方面进行建设,加强区域公共品牌制定宣传推广工作,集中力量推广紫金拳头产品,加快紫金县电商物流园建设,补齐工作短板,不断巩固提高电商进农村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紫金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2022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