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奋力推动“城郊小镇、康养柏埔”特色小镇建设、振兴发展全面提效破局、努力构筑新局。
预期总体目标是:2021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29亿元,增长6%;农村人均纯收入15958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18.3万元,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1.65亿元,增长10%。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如下五大方面工作:
(一)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发挥优势提后劲
1、全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抓好工业、交通、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加快推进柏埔卫生院新院迁建、圩镇扩容提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升级改造柏埔河两岸道路和柏埔圩镇市政道路,完成圩镇街道排污排水管网的改造,力促年利达食品加工和绿金石英砂深加工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推动“福东大桥”项目建设。
2、持续壮大富民兴村产业。全面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在发展好光伏发电、中药材、温氏养鸡等产业的基础上,谋划好一批产业。把“康养柏埔”项目列入“十四五”规划纲要,以开发生态旅游业为着力点,力促集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项目开发,以特色农家乐、旅游村和精品农庄为新方向,培育旅游产业增长点,通过整合资源,多层面推动乡村振兴,着力打造“城郊小镇、康养柏埔”特色小镇,努力把柏埔建设成为河源市区优质安全的“菜篮子”、健康休闲的“后花园”和生态安全的“守望者”,为服务河源市区发挥更大作用。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科学把握柏埔靠近河源市区、毗邻江东新区的区位优势,全面整合产业、文化、旅游、农林等优质资源,建立资料详实、分类明确的招商信息库,并根据区位吸引力,精心包装推介。大力实施“柏商回归”战略,坚定对接河源市区主攻方向,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建立健全镇领导班子成员挂钩项目、重大项目由主要领导督办制度,深入推进招商引资落户服务攻坚,完善引资投产企业的用地、环评等各项手续,让企业在柏埔安心发展。
(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心为民谋福祉
1.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持续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
2.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在产业、就业、兜底保障、技能培训等方面下功夫,巩固好扶贫成效。对因疫情或其他原因可能导致返贫致贫的,要及时落实帮扶措施,防止贫困户返贫。切实用好镇村二级电商服务平台,多渠道开拓扶贫产品消费市场。大力实施《柏埔镇贫困户帮扶激励机制办法》,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
3.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力推进柏埔河两岸道路、圩镇市政道路、排污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进一步规范管理集贸综合市场,完善圩镇清洁卫生市场化管理机制。全面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努力营造“畅、安、舒、美”的出行环境。
4.深化开展“平安柏埔”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保持“零容忍”态势,铲除制毒犯罪、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充分发挥基层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启用劝导站实体化运作,进一步预防和减少农村交通道路事故。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全力防范和遏制安全事故发生。
(三)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耕乡村谋振兴
1.扎实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和示范点建设。深入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工作,重点推进沿路民居外立面整治、田园综合体治理和“一河两岸”风景带建设。全面推进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努力实现“后进”变“先进”。扎实推进南昌、枚中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严格按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村庄规划,全面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活动,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开展自然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有序推进群星、枚中、南昌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工作,助力提升村容村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
3.构筑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强化对不良行为的约束,引导群众自觉形成卫生清洁的良好生活习惯。加大力度推进文明镇、村创建工作,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深入开展“除陋习、倡文明、树新风”活动,逐步实现移风易俗经常化、婚丧事务规范化、民间风俗文明化。全面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站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
(四)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筑优势
1.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禁止村民露天焚烧,加强辖区露天焚烧秸秆、垃圾管控。加大扬尘污染、油烟和烟尘污染等整治力度,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坚决打好碧水保优战。严格落实镇、村、自然村三级河长制,大力开展“清四乱”和“五清”专项行动,实现水中无淤泥堆积、水岸两侧无垃圾、河道畅通无障碍。扎实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禽畜养殖污染防治,重点做好榴坑沥水源保护区、柏埔河两岸、大鲁嶂县级自然保护区等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整治、监管工作,防止出现复养现象。
3.坚决打好净土防御战。持续抓好卫生清洁常态化工作,健全生活垃圾治理体系,长效解决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问题。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防止出现次生问题和二次污染。加大矿产资源整治力度,实现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五)始终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建设服务型政府
1.旗帜鲜明讲政治。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坚持政治引领,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县委、县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对2021年工作安排,要一件件落实、一层层负责,让既定的决策部署得到兑现。同时,进一步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推动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效。
2.依法行政明职责。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工作机制,持续提高镇村干部学法、知法、用法能力。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广泛开展法制宣传主题活动,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社会氛围。加强土地管理,严格执法、敢于碰硬,严格执行农村一户一宅、削坡建房规范等制度,重拳打击乱搭乱建、违法建设等行为。
3.清正廉洁守底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守住廉洁自律底线,真正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树立正确政绩观,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各项工作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修订完善工作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扎紧织密“制度铁笼”。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教育党员干部守住底线、不越红线,努力在全镇营造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干干净净做事的社会关系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